2025年10月23日 星期四

比起傳福音的行動
「愛」更優先

9/3-8見證福島的哀痛與重生
文╱邱魏悅(新婦網絡)

▲蘇哲明、陳怡朱牧師和短宣隊(前右二為作者)
與Akira牧師(後右一)及其同工(前左二)合影。

      2009年訪韓聖會中聖靈感動我去日本傳福音,但兩年前我才得空學日文,常想著來日可以到日本短宣。感謝主,因著陳怡朱牧師的邀約,我能跟團隊一起到福島短宣。

      出發前我們有每週線上禱告及兩次實體聚會,最終決定了一些節目如唱日文詩歌,穿上原住民衣服唱〈大地復興〉,並準備台灣料理(炒米粉、滷肉飯、愛玉、珍珠奶茶……),想辦「台灣之夜」。

三一一震災,核廠輻射氣體外洩
艱險中看見上帝開路!


      一到仙台機場,來接我們的是高齡78歲的Akira牧師,他開了2.5小時的車,載我們去他位於福島磐城市(Iwaki)的平福音教會;一路上他為我們介紹福島及東北大地震(2011/3/11)之後的種種,讓人感受到這塊土地特殊的氛圍。第二天他帶我們去參觀福島核災紀念館(當年因地震導致核廠輻射氣體外洩),大家彷彿回到當時,體會到福島居民流離四散,無論到哪都被抵制不受歡迎的窘境,至今仍有30萬人未歸。

      也參訪第一聖書教會,教會舊址距核災電廠僅5公里,當年有六、七十位會友與牧師一起逃難,失去了一切的他們住在避難所,每天跟隨牧師讀經禱告彷彿初代教會般生活,最後落腳東京9個月後,在上帝的恩典及政府補助下回返福島,於磐城市蓋新的教會。據悉,弟兄姊妹每天在廣場做早操,與居民建立關係後才蓋教會,現今有免費供餐、藝廊、圖書館及禱告室等可供鄰居使用,也有公寓提供年長的會友養老,上帝的愛彰顯其中。

停下來,聽上帝怎麼說
「愛」要比傳福音的行動更優先


      長久以來,日本被認為是福音的「硬土」——歷史、文化形塑日本人講究「個人生活空間」不輕易擾人與被人擾的性格,以及「犧牲自我成就大我」、因行為稱義的信念等,讓他們不容易領受福音無條件的愛。這次的短宣,讓我們更認識日本這個國家,雖然時間短暫,但當我們接觸到教會收容的遊民、幼兒園孩童、老師、駐唱歌手、街頭居民、慕道朋友,甚至會友,透過傾聽、了解、認識他們的交流與互動,隨時用上帝無條件的愛去愛他們,我們真實領受主的愛、分享主的愛,活在上帝愛的眼光中。主日陳怡朱牧師證道,以全家信主的見證鼓勵會友,我們精心準備的台灣美食及表演、見證也得到很好回響!

      在很多短宣中,通常當地接待短宣隊都會安排滿滿的服事項目,舉凡探訪家庭、發送物資、居家打掃、幫助沐浴、陪伴孩童,或透過營會活動傳福音等等,行程一個接一個,服事中也充滿上帝同在的喜樂恩典。這次短宣很不一樣,在我們打算大展身手之際,上帝叫我們先停下來,放下我們原本的計畫,並刻意安排了很多的參訪,讓我們先認識福島這塊土地,以及當地居民因震災所走過的路,讓我們可以更愛他們。這應該是此次日本短宣最深刻的學習,原來「愛」要比傳福音的行動更優先!

台、日肢體連結的美好團隊
跟隨聖靈帶領,彼此相愛


      這次特別感謝上帝預備三位住在東京橫濱的同工桂矢、佳蕊及明純來為我們翻譯,一起服事。原本我以為我們可以怎麼樣服事人、榮耀主,但更多時候,我們是看見上帝的恩典與作為,跟隨聖靈的帶領,彼此相愛,活在主愛裡。

      「親愛的弟兄啊,上帝既是這樣愛我們,我們也當彼此相愛。……我們愛,因為上帝先愛我們。」(約翰一書四:11、19)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【2025緬甸東枝短宣】 為愛啟程:「我什麼時候可以再去?」 一次國度事奉之旅的看見 文╱張祐禎(社青四區) ▲由黃國康牧師(後右三)和林錫麟長老(後左四)領隊的緬甸東枝短宣隊, 於仰光Grand United 飯店合影(前左二為作者)。 恩典點點滴滴 感謝主引導保守旅程    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