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【我們的受洗見證】蔡詠約/ 吳昕恩/ 劉曉路/ 李牧聲

圖片
陪我一起生活的耶穌 文╱蔡詠約(兒童區|小學六年級) 我在基督徒家庭長大,爸爸、媽媽在教會都有事奉,我從小受兒童洗,也對爸媽的信仰耳濡目染,我相信耶穌會幫助我。 長大後,參加教會主日學、兒童暑假營會,爸爸、媽媽在家裡也會帶我們讀經跟禱告,信仰就越來越自然在我的生活中——生病的時候,爸媽會帶我們禱告,祈求耶穌的醫治;許多時候,我身體不舒服或遇到需要的時候,也都會向耶穌禱告,耶穌也真的醫治我或給我解決的方法。 總是笑臉迎人的蔡詠約姊妹。 我也在學校跟同學分享我的信仰,向他們介紹耶穌,同學也想要信耶穌,我也會為他們禱告。我即將畢業,也預備了一些畢業禮物、裡面放了經文卡要送給我的同學,希望他們可以信耶穌。耶穌會聽我的禱告,讓我的身體不舒服的地方好起來,耶穌也會告訴我們可以做的事和不可以做的事。 蔡詠約姊妹投入小門徒團隊 參與救鞋救命行動。

他們在柬埔寨宣教,獻上生命跟隨主!

圖片
俊德和以榮一家人的宣教日常 文╱匡曉薇(新婦網絡) ▲匡曉薇姊妹和女兒(右,前後二人)與俊德、以榮一家人合影。 出發,探訪我們的宣教士       今年初,看到我們教會吳俊德、戴以榮宣教士夫婦的代禱信,心裡很掛念他們一家。正好女兒的學校在4月下旬有一週假期,我決定趁這機會帶她去拜訪他們。        起初對於帶著女兒去柬埔寨,心裡仍舊有些擔憂,畢竟從新聞中看到許多當地的非法事件,因此請了很多人代禱。感謝主,越近出發日,我心裡的平安就越深。帶著探親的心情,我們出發了。跟宣教士家庭相處了四天(4/22-26),孩子們也變成了好朋友,我十分感恩,也十分感動。       俊德在大學時代領受了宣教的呼召,經過察驗他勇敢地回應。準備了十二年,經過許多裝備和磨練,終於在三年多前帶著全家大小前往柬埔寨。那時,兩個女兒分別7歲、4歲。太太以榮與他交往時想起兒時曾立志作宣教士,所以很勇敢地跟隨。決定出發後,俊德的父親罹癌、過世,母親身心狀況不佳,當處理好這些事即將啟程時,又懷了老三!但這一切都沒有阻攔他們回應上帝呼召的心志。 在艱難環境中成為馨香       柬埔寨經過紅色高棉時期的蹂躪,政治、經濟、教育、文化……都被大肆破壞。這樣的環境下,打一個雷就停電五次、下一場雨就屋內淹水,一切軟、硬體都很需要建設。這幾年在炎熱的氣候下,他們一家語言不通也人生地不熟,除了努力適應環境、積極學習語言,也不斷活出基督的馨香之氣。       他們的家是鄰居孩子們喜歡拜訪的地方。每天早上,隔壁單親媽媽的3歲、不到1歲的兒子們會跑進來玩一玩,讓俊德抱抱他們,才甘願地去託兒所。下午,另一邊重組家庭的小男孩會跑進來摸摸玩具,或找人一起玩。社區裡會說中文的少女,會向以榮傾訴在學校遇到的難題。我看到這個家庭不論自己遇到什麼挑戰和困難,仍舊堅持對這些孤單的、軟弱的伸出雙手。       在他們的家,我也看到基督化家庭的體現——丈夫對於妻子的體恤、遮蓋與保護,妻子對丈夫的支持、協助與敬重;他們尊重、接納與花時間陪伴孩子,孩子懂事、順服、彼此相助,令我十分敬佩也渴望學習。曾經有鄰居說,幾乎不曾聽見他們夫婦吵架;也有鄰居在過年大拜...

炎日/寒風/帳棚下 我們領受醫治,也帶出醫治!

圖片
街頭醫治佈道事奉 文/邱魏悅(新婦網絡) 帳棚下的醫治佈道團隊以愛帶出得人的祝福。 (中間穿黃衣者為本文作者)       去(2024)年4月,真理堂邀請美國加州居住地教會(Dwelling Place Anaheim)團隊,帶來「街頭醫治事工」(HOTS,Healing on the Streets)的培訓課程,並在課程結束後,就近帶領我們於教會門口、永康公園,甚至到文山區街頭服事有需要的人。先禱告,再事奉──當我們跪在街頭敬拜禱告時,我清楚感受到被聖靈充滿的喜樂──我們先彼此服事,就有同工經歷背痛、長短腳得醫治;我們也為路人禱告,將上帝的喜樂、平安帶給他們。       有過這次喜樂且看見上帝立即作為的經驗後,我便很渴望投入街頭醫治服事,感謝主回應了我的禱告。5月第一週的主日起,李慧珍牧師帶領本堂的團隊,在教會的門口開始了街頭醫治事工。 彼此相愛帶出有能力的事奉 身體得醫治的見證,多而又多       如同詩篇六十八篇6節所應許「上帝叫孤獨的有家,使被囚的出來享福」的恩典,在醫治服事中,我們經歷到上帝的愛在我們裡面,使每次服事都被聖靈喜樂的油澆灌、充滿。從一開始,我們就不斷經歷上帝超自然的醫治恩典:有長久不良於行的老媽媽決志,她因行走能力改善就受洗了;見證了青光眼患者視野幅度增加、肩胛骨疼痛改善、腫瘤消失……各種身體得醫治的見證。       除了服事路人,我自己也被服事。有一次,聖靈感動我坐在接受服事的椅子上,因感冒喉嚨疼痛數月無法唱詩歌敬拜的我,就在大家為我呼求主耶穌的醫治後,當場覺得喉嚨不疼痛了,並再次能唱詩敬拜主,哈利路亞讚美主!此外,上帝也顧念我們生活上的其他需要──有多位弟兄姊妹原本考慮辭職,卻因上帝奇妙的帶領而轉換到更合適的工作單位,因而毋須去職,這些都是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奇妙恩典。       服事中,禱告團隊因領受了聖靈,每個人在禱告中都能為服事的對象帶下不同祝福,深得被服事者的心,他們「感覺自己很被上帝所愛!」於是,團隊也更進一步主動且熱情地組成新群組,去關心新朋友,帶領他們更深地認識耶穌。邊服事、邊跟進,我也邀請了兩位還沒有團契生活的姊妹進入我的小組穩定聚會。另外,有一位陪基督徒媽媽來崇拜的女...

感恩卡片結果子,愛在萌芽!

圖片
【愛之語|把感謝說出來】 感恩卡片結果子,愛在萌芽! 在校園開啟感恩道謝的文化 文╱陳碧華(焜梁美足區) ▲陳碧華姊妹(前左二)與學生們在感恩的喜悅中合影。       六月中旬在小學的校園裡,有一群小六生要畢業了!這一群自覺已經長大,但實際年齡卻只有十二、三歲的六年級生,在暑假過後即飛奔到人生的另一個求學階段;當然不會是原班級直升,只能面對接下來互相告別的分離。 新突破――愛的活潑教學 帶領孩子們一起建立感恩的文化       我是一名國小的台語課教師。在學期課程中,有一課叫作「我已經大漢」(我已經長大了),文中即將畢業的學生,依依不捨地感謝老師的教導、同窗的互相幫助,祝福同學們前程萬里。       在每週一節課的台語教學裡,因學習時間很有限,尤其現在的孩子能聽、能說台語的真的不多,老師除了賣力地講解文中的意思,只能帶小朋友多唸幾遍,讓他們更加熟悉句子。然而,上帝感動我在這群孩子畢業之前,使用教會教導的感恩文化來帶領這一課,在我所教學的班級幫助學生們生發感恩的心,並且用行動表達出來。       我發給每人一張用了真情、真心、真意剪出來的花邊小卡片,請同學們寫上感謝祝福語給師長、好朋友,包含校長、主任、科任老師、圖書室阿姨、警衛伯伯當中任何一人,都可以是感謝的對象。隔週我收回卡片時,發現了意想不到的效果,這些卡片的字裡行間,流露出諸多對人、對事的感謝,讓我的心感動不已。 ▲感恩卡片中, 也有同學寫下對過世母親的感謝。 ▲溫馨可愛的感謝與祝福卡片,好暖心。 我們需要存有一顆感謝的心 「表達的」、「接收的」都滿懷愛的種子       於是,我決定再使用一節課的時間,讓各班同學把感謝「說」出來。       過程中,我看到一個個六年級學生被邀請出列時,笑嘻嘻地到台前說出自己對同學的感謝與祝福,被感謝的同學也喜孜孜地出來收卡片,並合影留念。也有學生感謝導師曾幫助他處理問題,坐在教室後方的導師聽到了,露出驚訝的表情,笑笑地直點頭,欣然接受這份美好的感謝。更有一位男同學收到卡片後,走回座位時開心地說:「這感覺好爽喔!」       感謝主,這是愛在蔓延,上帝的愛已經植入...

逃離異端的傷害,重新認識天父的愛

文/Grace(哲明區) 我大一時在台大接觸了攝理教,當時他們以「國際文化交流協會」的名義邀請許多大學生參與活動,包括藝術表演、體育競賽、營隊、舞會等。很多年輕人都因此被吸引,進而參加他們所謂的「潛能開發心靈課程」,說是以聖經為本來了解人生真正的意義。 錯誤的教導,被控制的生活 轄制人心的「行為」稱義 剛開始我不以為意,因為沒接觸過聖經,許多他們解釋的道理就欣然接受,比如:耶穌其實非常抗拒上十字架,所以在客西馬尼園痛苦地禱告,最後還是因為猶太人的背叛而成為失敗的彌賽亞,因此上帝又差派了再臨主,要完成耶穌未完成的使命。步步推進之下,課程的最後就是讓人打從心裡相信,攝理教的教主就是那再來的彌賽亞。 完成洗腦後,他們會積極地鼓勵你參與教會的服事,給予每個人使命,甚至要求信徒不惜鬧家庭革命也要搬到教會的宿舍同住。另外,嚴禁異性交往,宣稱異性是導致人類墮落的根源,所以不論男女,都只能把上帝(或是教主)當作愛的對象。所有信徒只有兩條路可走:一是經過面試確認終生不婚服事主;二是在數年一次的相親大會中找到教主同意的婚配對象。然而,在不婚的群體中,大多是年輕、漂亮、高䠷的女性,極少數是男性,而這群人會被特別推崇擔任其核心領導的幹部。 一開始我只是憑著滿腔熱血,想為完成這時代的理想世界盡一份力,就拚命地傳教、拚命地服事,幾乎全時間奉獻在教會。每天四點清晨禱告、參加晨會,下課後又到捷運站傳教,或是回到教會忙到半夜才睡覺。每個人都論功行賞,傳教越多人、服事越多或是奉獻多的就有優先地位,反之可能連得救都有問題,所以每個人在這樣的壓力下無不卯足全力。 逃離禁錮,用盡全力走出黑暗 感謝上帝不放棄我 身體的疲憊可以忍耐,但慢慢地,心裡的疲乏日漸加深。教會的領導者常用情緒勒索的方式責罰,並加增更多的責任和負擔;同儕之間也因為要取悅領導者(教主)而彼此勾心鬥角。而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,就是親眼見到那傳說中的教主,根本就不像前輩們形容的那樣刻苦勤儉、文武雙全、像耶穌一般慈愛;而是一個被眾美女環繞、好吃懶做、貪生好色之徒。 在充滿疑惑又極度失望之下,我選擇離開。但24小時都被監控之下談何容易,我只能趁半夜兩點到三點的空檔攔計程車逃跑。好不容易找到落腳處,卻又被信任的教友出賣,導致我被抓回去軟禁,要我悔改。後來幸虧家人發現我的簡訊,救我出來,才脫離他們的控制。 人身雖然自由了,但我的心卻還是被禁錮──多年...

用陪伴「累代」成全,是非常有價值的事奉!

圖片
2025/2/3-6尚德國小兒童營 文/黃威諺(大四|青少年區) 黃威諺弟兄(左一)和所帶領的青少年同工合影。 我從國中一路在青少年團契長大,國三時第一次與小組一同去了醫院短宣。當時,有小組長陪伴我們外出服事,並為我們樹立榜樣,是很珍貴的經驗。之後,我參加了六、七次短宣,今年寒假是我第一次帶領自己的青少年小組弟兄出去短宣。 這次我們參加的短宣服務隊,是到雲林尚德國小舉辦三天的兒童營,有大專同工5人、青少年同工21人,我們從規劃到執行營會,以品德教育和聖經故事,服事了當地近30位學童。 讓青少年站出來勇敢承擔 從預備到蛻變,成為愛的給予者 我擔任課程組顧問一職,課程組的組頭則是一位高一生,也是我的小組員。起初,他懵懂地接受了組頭的職責,對自己負責的工作內容卻不太清楚。所以課程籌備期間,常常都是我帶著他一起討論,腦力激盪發想出教案。但有許多時候,我交代給他的工作,他需要我在身邊,才願意行動。我想,他可能還未準備好,我便決定先示範如何帶領團隊。 一、兩週後,這位小組員忽然告訴我:「我要認真做事了!」於是,隔天的團隊聚集,我放心地讓他帶領。雖然有時仍需從旁提醒,告訴他需要做什麼,但看到他主動承擔領袖的角色,我內心很感動。他常說:「當組頭好累,早知道就不要當了!」但有一天,他突然告訴我,他被上帝感動要來倚靠祂,體會到預備服事不是靠自己的力量,而是要與上帝同工。之後,我們順利完成了許多籌備工作。 課程組團隊中還有另外兩位小組員,其中一位要負責上台分享關於「饒恕」的見證。籌備期間,我們花很多時間討論,甚至營會前一晚還花了一兩個小時改內容,雖然服事當天他覺得自己沒有預備得很完全、講得不是很好,但在我看來,他願意承擔我在大學才開始承擔的角色、負責任地完成內容,並將福音信息傳遞給孩子們,這些就是很好的學習。事實上,他的表現也很出色! 除了帶領課程和活動,短宣中的一大課題就是「陪伴孩子」。在我的小隊中有個坐不住的孩子,他不斷地拿著玩具要我陪他出去玩。但同時間我也需要關注教室內的課程,導致我和同工們常常感到分身乏術。有一天中午,我看到我們的青少年自己搬了椅子,陪那位坐不住的孩子到外面吃飯。他們不僅陪伴自己責任範圍內的孩子,當看到其他孩子需要額外關懷時,也願意捨己去愛──這是因為,他們曾在教會愛的團契中被深深愛過,現在...

一場意外,帶來奇蹟中的平安!

圖片
不可思議的15天: 從重度昏迷到平安出院 文/李湧言(大專區) ▲ 李湧言弟兄和爸爸。       一月初,我和同學打籃球時不慎跌倒,撞到頭部,當場昏迷緊急送醫。在家人和教會弟兄姊妹的代禱下,我於第四天醒來,第十五天出院。感謝主,這真是一段奇妙的歷程! 巧妙的安排,愛的祝福和禱告網絡       這次的意外讓我經歷了上帝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。事發當天,下午我騎腳踏車走山路數小時,晚上又去打籃球,可能是過度疲勞導致意外發生。當時我的左前額及後腦出血導致昏迷無意識,瞳孔放大與腦部異常放電引起癲癇等嚴重症狀,之後又因後腦持續出血壓迫大腦而緊急開刀取出血塊,我在加護病房昏迷三天後終於醒來。       回顧整件事,我深知其中滿有上帝的安排。首先,爸爸那晚剛好在教會,他的小組長快速地幫忙聯繫了醫院的醫師朋友,他們的禱告和幫忙使我能立刻得到妥善的醫療照顧。此外,因著大家的代禱,我和家人領受了肢體豐盛的愛與禱告大能的祝福──謝謝台北真理堂24/7禱告網絡,以及主日講道前會眾為我的手術緊急代求;不只這樣,爸爸所認識的北中南眾教會,還有我從小聚會的新店真理堂也都為我禱告;更是由衷感謝RPG全台緊密的禱告網絡,讓我受傷的消息迅速傳開,有更多人為我守望祝福。 上帝的遮蓋與保護,經歷神蹟式康復       雖然這是一起意外事件,但我在其中看見許多從上帝來的恩典。       我對事發經過完全沒有記憶:不記得騎腳踏車回程後發生了什麼事,對於頭部重擊地面也毫無印象,更完全沒有恐懼或驚嚇的急救印象──就好像在毫無痛苦中被上帝親自接手,前一秒我還在騎車和補給水源,下一秒,卻已平安躺在醫院的普通病房。       在加護病房重度昏迷三天後,第四天我神蹟式地甦醒!不僅說話、思考、記憶、計算、行動一切正常,而且在加護病房裡插管(喉管、鼻胃管)的痛苦過程,我也完全沒有記憶。進入普通病房後,有許多教會朋友、團契的老師、親戚,還有許多我不認識的牧長前來探望我,我每天心中都充滿喜樂。       出加護病房後的第十二天,我奇蹟般地可以出院。醫院的神經科醫生也感到驚訝,說我「恢復得非常快」!眼科醫生甚至說他從來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