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11月22日 星期六

動搖到堅定,
我渴望歸入祂名下!

原來是「恩上加恩」才能走過沉重的日子
文╱黃俊達(焜梁美足區|台北真理堂保全)


▲黃俊達弟兄(左二)與媽媽、姊姊(左一、右二)在小組歡聚中。


      去年,我同時間經歷了個人身心不適、媽媽失智、姊姊心臟衰竭,是我人生身心最疲憊、最難熬的一段日子。姊姊生病時我除了探視,也肩負起照顧母親的責任。好幾次我感覺快撐不下去,都是教會的弟兄姊妹伸出援手,給予實際的幫助和溫暖的安慰。我深深感受到這群人的善良和愛心。

      當時因為對這群人的感恩,我萌生受洗的念頭──我相信他們所信的上帝一定也是良善的,這是當時我最真實的心情。然而,隨著姊姊平安出院,生活逐漸恢復平靜,我開始動搖,覺得「受洗,好像也不是非得現在不可!」甚至有過延後的想法,起初強烈的心願似乎沒那麼堅定了。

苦難是恩典?我才不要!
內心許多的質疑衝突

      那時適逢教會的年終感恩聚餐,第一線的服務人員受邀參加,我也參與了。飯後抽祝福卡片的時候,我看到上面的經文便愣住了,因為那段經文瞬間勾起我剛來到教會時的一段回憶。

      當時我對任何宗教都抱持著淡然甚至是不信的態度。我對教會電視牆上播放的生命見證,大多抱著旁觀甚至看戲的心態。其中有一個見證讓我印象特別深刻:一位太太分享她先生過世後,三個體弱多病的女兒經常生病住院,當她向小組長發出「為什麼我那麼苦?」的疑問時,小組長告訴她:「是上帝的恩典。」

      老實說,當時的我憑著自己有限的經歷和理解,聽到「苦難是恩典」這種說法時,內心是充滿困惑和無法認同的。我甚至有點輕率地跟姊姊說:「這麼沉重的恩典誰愛、誰要?我才不要!」那時的我不明白恩典怎麼會是這麼沉重的樣子。

      但當我抽到那張卡片,看到上面的經文寫著:「從祂豐滿的恩典裡,我們都領受了,而且恩上加恩。」(約翰福音一:16)我的腦海立刻閃回了那個畫面,以及我當時說過的話:「這麼沉重的恩典誰愛、誰要?我才不要!」

上帝親自回應我的疑惑
原來祂一直引導我,與我同在

      那一刻我突然被點醒了。從去年姊姊生病住院到她康復出院這段時間,我所經歷的身心煎熬和生活重擔,不正是像那位太太一樣,是一段極其痛苦、極其「沉重」的時期嗎?如果她的經歷是恩典,那我的呢?這張卡片卻說,我領受的是「恩上加恩」!

      一股強烈的感受湧上心頭。我意識到原來上帝讓我在這段艱難時期,領受弟兄姊妹的愛心扶持,又在這一刻用祂的話語,讓我對照到過去無法理解、甚至輕看的生命歷程──祂讓我看見,原來在我最痛苦的時刻,祂的恩典一直都在,那恩典以一種「沉重」的方式臨到,迫使我倚靠祂、經歷弟兄姊妹的愛。而現在,祂還要給我「恩上加恩」。

      那一刻,關於我「要不要受洗?」的動搖全部消失了!我感受到強烈的降服,不是因為害怕,而是因為頓悟和感動。我經歷的原來並非偶然,也不是只因為人的幫助,上帝透過這一切引導我,向我顯明祂的恩典。

      更讓我驚訝的是,當時一同參加聚餐的媽媽也抽到了同一張經文卡片;這更讓我確信,這是來自上帝特別且清晰的印證。從那時起,我清楚地知道,我不再是只因為感受到人的愛而想受洗,而是因為親身經歷了(即使在苦難中也同在的)上帝那「恩上加恩」的恩典,所以渴望歸入祂的名下。這段經歷,雖然包含了我過去的不成熟和掙扎,卻是我真實遇見上帝恩典的轉捩點──這也是為什麼我後來如此堅定地在這裡接受洗禮。


▲2025/2/9黃俊達弟兄與母親同一天受洗,
兩人分別坐於楊寧亞牧師(二排中間)左右兩側。


2025年11月13日 星期四

泥淖勞頓,卻體會
說不出的滿足!

光復救災行動中的喜樂見證
文/林昇(花蓮真理堂)


▲林昇弟兄(右一)跟隨花蓮真理堂彭智永牧師、劉怡君師母(前、後左二)
和同工們去光復鄉救災。

      這次花蓮光復鄉救災行動中,我有很大的感觸:「不是我想不想做,是我必須去做,因為需要在那裡。」

愁容化為喜笑
「施」比「受」更為有福


      進到災區時,看見當地嚴重的災情,我不禁一陣鼻酸,心想:怎麼會發生這樣的事,但我知道現在不是提問的時候。到了災戶家,我二話不說馬上開始行動。救災過程中,我看見災戶的情緒非常不好,心裡也為他難過,並默默地祈求上帝把超越環境的喜樂充滿我們每個人。奇妙的是,過程中我總是有力量,心裡也沒有抱怨,反而越做越有力量。看見災戶的表情越來越好,我知道是上帝垂聽了我的禱告。

      尼希米記八章10節說:「你們不要憂愁,因靠耶和華而得的喜樂是你們的力量。」上帝真是信實的,祂把喜樂放在我們的裡面,讓我們漸漸脫離負面情緒,越來越有力量。雖然一開始我並不認識災戶,但在救災的過程中,因接觸就慢慢認識了他們一家人;我相信,福音的種子也在挖淤泥的過程中種下了。

      感謝上帝,當我們清理到最裡面的廚房時,我看見災戶終於露出笑容,我心裡也是喜樂無比。我想起保羅說的話:「我凡事給你們作榜樣,叫你們知道應當這樣勞苦,扶助軟弱的人,又當記念主耶穌的話,說:『施比受更為有福。』」(使徒行傳二十:35)雖然勞苦,一身淤泥;雖然手上的水泡破掉進沙,但我內心總有說不出的滿足。施予,真的比領受更為有福!這是第一天。

團隊力量大
愛的服務毫無怨言,充滿喜樂


      第二、三天我們到會友逸婷姊家幫忙。這次很不一樣,因為有32位東華大學(位於花蓮壽豐鄉)學生要一同來幫忙,而一次要帶這麼多人去災區,當中又有一半的人我並不認識,讓人挺緊張的。我在心裡禱告並發代禱,求上帝親自帶領整個團隊。

      當天我們從台鐵志學站出發,這是位於花蓮、光復之間的小車站,車班較少,本來人多到擠不上火車,但就在我們苦惱時,同工予恩提出一個很棒的想法──何不逆向(乘客反而少)搭到花蓮車站(車班多),再前往光復站!感謝主、感謝予恩,最後大家很順利抵達目的地。

      我看見東華大學的學生真的好有愛心,他們拚命認真地鏟土、挖土,互相配搭,逸婷姊的家很有恩典地清出了大部分的淤泥。過程中,我的內心充滿感謝與喜樂,深深體會「有人攻勝孤身一人,若有二人便能敵擋他;三股合成的繩子不容易折斷」(傳道書四:12)這節經文中「團結力量大」的應許和祝福。感謝主,我們的團隊氛圍很好,大家各司其職、全力以赴,沒有任何一人抱怨,全程都開開心心的。

小結
領悟「去,就得福」的祝福


      我覺得真的要用行動「去」!我們去,不僅是幫助人,自己也會得福,並且能更深地認識上帝是位垂聽禱告、樂意與我們同在的上帝。當我們看見別人的需要、順服上帝的呼召去服事時,上帝就用祂的喜樂充滿我們,賜給我們力量,使我們的勞苦變為祝福。感謝上帝,讓我在泥淖中遇見祂的信實。


▲東華大學學生一起前往光復鄉災區,雖當中有一半的夥伴
是作者所不認識的,但團隊卻充滿恩典地一起協助清理災戶的家。


2025年11月6日 星期四

放手讓上帝掌權,
經歷超乎所求的恩典

我們以「愛的團契」到澎湖短宣
文╱張祐禎(社青四區)

▲張祐禎弟兄(前右一)和短宣隊友
一起探訪服事住在澎湖的阿姨(前右二)。

      這次短宣,是我第二年到澎湖服事。上帝透過團隊讓我知道,祂的同在不見得來自事前緊密籌備、鉅細靡遺的規劃;而是當我們彼此相愛,抓住大方向,當下彼此補位、彈性調整,按著恩賜各按其位,上帝的同在就充滿在當中。

學習倚靠上帝,不倚靠自己的經驗


      不像去年牧區Light up總聚後大家實體聚集禱告,這次短宣出發前的籌備討論全都在線上,直到出隊夥伴們才實體見面。對身為隊長的我來說,這真的很刺激,也超過我以往的經驗,因為面對面能讓我較容易掌握每位隊員的狀態,可以隨時彈性調整,更靈活落實需要。然而,上帝讓我覺察到自己很希望每件事都在掌控範圍之內,因前一次澎湖短宣的籌辦經驗讓我內心有了「包袱」,總希望這一次可以比去年做得更好。但上帝的作為並不侷限在我的規劃中,我發現「祂是上帝╱我是人」,我只要好好成為祂的器皿,好好跟隨祂即可。

      因此,我學著放下許多的焦慮(雖然當下還是很焦慮),盡自己所能,按著當時的狀況和需要規劃。不論是用餐地點、活動時間的掌握,禱告探訪的行程或兒主活動、團隊休憩……,我抓住大方向,剩下交給上帝。我不用汲汲營營,而是成為器皿好好地服事每一位隊員,服事當地,就有從上帝而來的安息與平靜。 團隊代禱,帶來數不完的恩典。

      因為有前不久參加緬甸東枝短宣隊(8/12-19)的經驗,這次出隊我也多方邀請代禱者持續不斷為我、團隊、天氣、上帝的同在禱告,今年真的經歷很多恩典:

  • 這是短宣隊第二年探訪我在澎湖的阿姨,用《滿福寶》為阿姨禱告時,大家很自然帶領阿姨決志信主,真是感謝上帝!雖然帶領她決志不在我們的計畫中,但一切卻發生得很自然,阿姨接受了耶穌成為她生命的救主。

  • 這也是短宣隊第二年服事兒主小朋友,我們與孩子們一起烘焙雪Q餅,這次多了一些新面孔,當我們得知其中製造混亂的調皮孩子來自破碎的家庭,而我們的陪伴,對他們來說很療癒,就為上帝的恩典獻上感謝。

  • 行程最後,我帶領大家進行了在東枝短宣時學到的「感恩大轟炸」,上帝的同在很深地臨到每一位夥伴,包含我自己。我們擁抱、流淚,上帝透過我們對彼此表達的感謝,將祂的愛澆灌在每一位夥伴身上。

  • 上帝也安排一朵雲彩,讓我們在澎科大行走禱告、戶外休憩活動、交通時都免去太陽的烤曬;此外,這次雖有颱風攪擾,但沒有影響我們返台的航班以及活動,反而因颱風,雲很多,又有涼風,夥伴形容「好像在吹冷氣,非常舒服!」真的感謝上帝。 

福音工人「祝人」「蒙祝」的雙福


      這次擔任隊長,我自己也被福音包圍──團隊成員彼此成為愛的團契,我也很被上帝的愛充滿,這份愛是在我給出愛的時候,透過身旁夥伴再回饋到自己身上,是一個很美好的循環。感謝短宣隊每一位夥伴、代禱者們,讓我們在短宣中大大經歷上帝,並且成為彼此最好的夥伴,活在愛的團契裡。將一切的榮耀歸給上帝!


2025年10月31日 星期五

【2025緬甸東枝短宣】

為愛反思:「我可以做點什麼?」

重返戰火下的故鄉
文╱鄭明明(台師大學生│在台緬生事工)

▲鄭明明姊妹(中間站立者)在短宣中帶領大學生營會,學習被主使用。

        緬北臘戌地區發生戰爭時,我身在台灣,看到一些新聞很難過、很無助(我的親人也在那邊)。面對戰爭,很多人家破人亡、流離失所,那一刻世界普遍追求的社會地位、名利、財富都不算什麼了,保全性命才是最重要的。不敢想像真實經歷的人們心裡會有多大的陰影,當下我能做的只有禱告。

憑信心返回殘破不堪的故鄉


        感謝上帝,這次暑假讓我有機會參與緬甸東枝短宣。「東枝」是我的故鄉,是我出生、長大的地方,我已經將近四年沒有回去了。此次回去的心情有些複雜,但我還是有期待,相信上帝會幫助我挪去害怕的感覺,而我就憑著信心踏出去了!

        在夢想營中,緬甸大學生們比較靦腆,但也有人很樂意分享自己的想法。他們很珍惜自己所學到的知識,對新事物都充滿好奇。自從疫情和政變之後,緬甸的教育狀況就有很大的變化:很多大學生們為了反抗軍政府而罷學;有經濟能力的,則出國留學;還有很大一部分的學生,學業卻停滯,國内又沒有很多工作機會,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卡住,我覺得很惋惜。除了鼓勵他們勇敢追夢外,也想傳福音給他們,但仍覺得有些挑戰和困難。

        緬甸是信仰佛教的國家(佛教徒佔88%),基督徒的比例少之又少(6%)。此次營會共43人參加,只有兩位是基督徒。我們就做我們能做的,剩下的交託給上帝,因為上帝必會親自動工,撒種與收割的時間都在於祂。

看見短宣的意義,不斷自我突破


        在東枝短宣期間,有一輛專門載我們出入的小貨車。第一天晚上得知那輛車是岳雙發傳道(青年中心同工)從臘戌逃難時開出來的,輾轉最後到東枝落腳。那時正是緬北地區內戰激烈期間,沿途有許多腐爛的屍體,可以看到、聞到,雙發傳道開著車,一直叮嚀後車廂的孩子們「不要往後看」,因為那個畫面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。我聼了很心痛,心想可以為這個地方做點什麼?或許這就是短宣的意義吧。「

◆ 「愛」的團隊──因為愛,與人相處不難了


        人際關係對我來說是個難題,特別是要和不認識的人相處時會有壓力。但這次短宣讓我真真實實地經歷到什麼是愛的團隊,整個短宣旅程充滿了溫暖和歡樂。雖然短短一個禮拜,我們在配搭上卻很有默契,彼此照顧,看見需要的地方就補位(包括當地同工)。我覺得自己很幸運可以在這個團隊向大家學習,我也知道這份「幸運」是來自上帝的恩典。

◆ 服事──當我「願意」,我就被主使用了


        原本工作分配上我負責攝影,以及與短宣夥伴恩霖一起負責工作坊。後來與另一位夥伴詠新搭配,翻譯主題信息「自我形象」。到了營會正式開始後,也有一些臨時的翻譯或其他任務。如果是以前的自己,應該只想默默在後面拍照就好。但上帝在我身上做奇妙的事,我竟然都很願意承擔所有的服事,並且相信自認為做不到的,靠著上帝凡事都能。因我相信當我願意被上帝使用,我就能大大地突破自我設限。

◆ 活出真實的自己──分享耶穌,一生最大的祝福


        要說短宣最擔心的,其實是自己的狀態。暑假因爲一些原因覺得身心疲憊,有時會覺得自己找不到人生的方向和意義。唯一期待的,就是短宣。出發前還有一些焦慮,但在整個行程中,我感到上帝總會用祂的恩手托住我,也有人在為我禱告。我在「自我形象」的信息分享中,再次被提醒要用上帝的眼光看自己,對自己說──沒關係(不用完美,不用一定要100分),也再次意識到自己裡面的破碎,使我想用上帝的真理代替那些謊言。

結語


        這次營會的主題名稱是「夢想營」。但我很怕被問到:你的夢想是什麼?因為我回答不出來。所以面對營會中的大學生,我也不知道有什麼成功的經驗可以分享給他們。我只知道無論我分享什麼,最重要的是──要讓當地的大學生們有機會認識耶穌基督,這才是一生最大的祝福。

▲短宣團隊與東枝青年中心同工們合影。

當我願意順服,「祂」就能使用

2025緬甸東枝短宣記行
文╱鄭恩霖(台師大學生|在台緬生事工)


▲鄭恩霖姊妹(前)在緬甸東枝短宣中帶領學生參與在活動中。

      感謝上帝的恩典與帶領,讓我今年再次前往東枝參與短宣。

      其實報名前我經歷了許多掙扎,原本我並沒有打算今年再重回緬甸(作者為緬甸人)。因緬甸政變的影響,回去總是伴隨著風險,能不能再順利返台也不確定。然而3月28日的緬甸大地震後,我看到許多流離失所,甚至失去家人的同胞……,所以當我再次看到黃國康牧師分享的短宣報名資訊時,心中立刻湧出一股強烈想報名參加的感動與衝動,也為此禱告了很久。

自覺不足但恩典夠用


      雖然內心很想,在台緬生事工牧者林錫麟長老也邀請我,但心中仍有許多擔憂:包括經濟、時間的安排,也懷疑自己是否能帶給緬甸學生什麼幫助。那時,上帝一直透過一句話「我的恩典夠你用!」鼓勵並安慰我。儘管我的身體那陣子過敏得很嚴重,但和家人談過之後,在媽媽也支持我回去的祝福中,我心裡有一個很清楚的感動,最後作出「一定要去」的決定。

      在短宣一次清晨的靈修中,上帝透過出埃及記再次提醒我:當年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時,他也覺得自己是個拙口笨舌的人。但上帝說:「誰造人的口呢?誰使人口啞、耳聾、目明、眼瞎呢?豈不是我──耶和華嗎?現在去吧,我必賜你口才,指教你所當說的話。」(四:11-12)摩西選擇順服,上帝就透過他完成了祂的計畫。這段經文深深觸動了我,甚至讓我流下眼淚。因為我常常覺得自己不夠好、不配被使用,上帝卻接納我的不完美,願意透過我成就祂的計畫。那一刻讓我更明白,我不是靠自己,而是靠上帝的帶領,因為一切的恩賜和才幹都來自於祂。

變數中看見上帝的信實


      我們在這次短宣的營會中服事了43位大學生、碩士生,其中也發生了一件非常奇妙的事情。營會當天臨時有將近一半的學生表示無法出席,但經過雙發傳道緊急聯繫、邀請,上帝動工把一些人帶回來,最後剛剛好湊齊43位。上帝的預備不早一步,也不晚一步,這讓我十分感動,也提醒我們要時刻警醒禱告。

      在我帶領的小組裡,有3位學生是第二次來參加,我很好奇他們為什麼願意再次參加,他們的回答令我驚訝:有人說,他在參加上一次的營會中愛上了基督教詩歌,甚至學會其中一首詩歌後就非常喜歡,無論做什麼,只要有空就會哼唱。也有人說,特別喜歡營會中透過遊戲和體驗教育與人互動、連結所建立的關係。還有人分享,她一直活在黑暗裡,害怕人、害怕鬼。但自從參加了上一次營會,她感覺自己不再活在黑暗中,開始學習與人互動,慢慢就交到朋友。而且,只要這個營會一直舉辦,他們都會持續參加!最讓我感到驚訝和感動的是,其中一位組員表示她覺得基督教很好,正在努力了解,並且說未來可能會成為基督徒。我感受到上帝正在打開他們的心門,引領他們走向耶穌。

活出愛就是分享耶穌


      在緬甸這樣一個虔誠的佛教國家,要帶領一個人信主並不容易,但上帝卻能成就一切。這讓我更明白:我們所能帶給他們的,不是偉大的計畫或物質上的東西,而是把基督的愛真實地活出來,並傳遞給他們。最後感謝上帝的帶領,讓我在這次短宣中再次看見祂的大能,見證生命被改變,也使我的信心更加堅固。雖然靠我們不能,但靠上帝凡事都能。當我們願意順服時,祂就能使用,成就超過我們所能想像的事。願一切榮耀都歸給上帝!

2025年10月24日 星期五

【2025緬甸東枝短宣】

為愛啟程:「我什麼時候可以再去?」

一次國度事奉之旅的看見
文╱張祐禎(社青四區)


▲由黃國康牧師(後右三)和林錫麟長老(後左四)領隊的緬甸東枝短宣隊,
於仰光Grand United 飯店合影(前左二為作者)。

恩典點點滴滴
感謝主引導保守旅程

      很感謝林錫麟長老的邀請,讓我可以與這次的緬甸東枝大學短宣隊連結。起初我因為林長老得知了緬甸的需要,也看見這個需要符合我今年的年度命名「國度的事奉年」,因此我就報名了。因為當時緬甸KK詐騙園區的新聞正被熱烈討論中,報名前我還是有點怕怕的,但我相信長老不會騙人,也相信在黃國康牧師的帶領下,很有恩典,不用害怕,就憑著信心報名了。

      另外,我們在出隊之前,要繳交個人遺囑,我有一度覺得這趟該不會就會回不了台灣了吧?當然,自己是想多了,感謝上帝,我們平安歸來。

      另一個在出發前的挑戰是我在工作上的業績數字,八月出隊時間約7天,需要請假,但當時正逢下半年度開始,老闆對於業績會比較在意,如果沒有業績就貿然請假,雖然老闆嘴巴不說,但對於見證耶穌的工作就會打折。因此我從報名開始,就為業績禱告,也請我的代禱者、敬拜團夥伴……等大力代禱,結果神蹟出現,下半年業績在7月達到半年額度,等於是我下半年不用再努力就已經達標了。我能帶著老闆與同事們的祝福出發,真的很恩典。

      這趟短宣旅程滿是恩典,我的內心滿懷著感恩:

  1. 謝謝領隊黃國康牧師的照顧,他為著我們團隊顧前顧後,遮蓋我們,在我們服事營會與當地觀光的時候,他的心緊緊為我們禱告,沒有放鬆過;我們平安回到台灣,黃國康牧師真的為我們付上很大的代價。
  2. 謝謝團隊中的每一位夥伴,大家像家人一樣彼此配搭,彼此照顧,當我身體出現狀況的時候,夥伴立刻提供藥品、藥膏等等,真的讓人很窩心;另一方面,在信息傳講時也彼此補位,有需求立即處理,也讓我感覺很被接住──我不是一個人,我屬於這個團隊。
  3. 謝謝國康牧師在營會檢討會中,有帶一個感恩大轟炸的環節,大家輪流分享對一個人的感恩,在當中我發現這是一個有上帝強烈同在的時刻。

從臘戌避難至東枝╱大山
神僕忠心事奉,守住破碎家園

      這次短宣我們在當地服事配搭的對象,是從臘戌逃難來東枝的岳雙發與金秀雲傳道夫婦。臘戌經歷緬甸國民軍佔領,目前非政府軍管轄範圍,人民逃難的過程艱辛,路上也收留因戰火而失去父母的孤兒。當時路上都是死屍,有濃濃屍臭味,並有野狗來吃,面目全非的所在多有,雙發傳道請孩子們趴在載他們的小卡車上,不要往後看,以免孩子無法承受所目睹的景象。

      雙發傳道夫婦輾轉抵達「東枝」,這個地名是緬語「大山」的意思,易守難攻,國民軍過去數次要將其拿下,但都被政府軍擊退,東枝也因此有暫時的和平──感謝上帝讓短宣期間沒有叛軍攪擾。雙發傳道在一開始暫居雞舍,生活條件非常差,後來透過教會幫助,輾轉遷移到目前的東枝青年中心,這裡的硬體設備漸漸建立起來,也因為在東枝大學附近,他便透過個人的音樂恩賜,和當地大學生建立關係。

      內戰導致許多家庭問題,例如父母親被抓去充軍,最後戰死,留下孤兒,也成為目前緬甸很大的難題。這次與我們配搭的緬語翻譯同工阿該姊,就是在東枝服事這些失親孩子們的長輩,她所創辦的「溫柔之家」,專門收留因戰火而流離失所的孤兒。

      儘管大環境是如此不堪,雙發傳道仍舊堅守在東枝的福音工作,透過台北真理堂的支持,以及短宣隊的幫助,漸漸在當地大學生中建立印象,持續推動大學生工作。

營隊——看見學生的信心與渴望
目標明確、主動積極地求知╱求問╱求返

      短宣的服事,主要聚焦在8/15-17三天的東枝大學夢想營,如果去掉頭尾飛機交通時間,我們僅剩8/13-14可以與當地同工進行籌備會議(註),以及8/18的仰光一日觀光行程。是很精實與緊湊的行程。

      我們與緬甸當地同工只相處2天就要上營,但很感謝上帝幫助我們在配搭過程合一,很順暢地進行溝通,有任何問題即時排除。

      去年八月至今,短宣隊在東枝大學舉辦了三屆營會:第一屆是真愛營,今年二月有品格營,這次則是夢想營。有一位基督徒學生連續三屆都來參加,我們看見營會不僅接觸未信主大學生,也同時堅固了當地的青年信徒——這位同學因為信仰而被同儕或當地社群排擠,營會對於他堅守信仰帶來很大的鼓勵。

      我觀察到緬甸的大學生非常聰明,領悟力高,也很單純與善良,我們接觸到包括數學系、歷史系、英文系、韓文系、日文系、物理系等科系的學生,他們的心是好土,在營會中很認真,不停做筆記,也積極發問與我們互動,大大激勵我們團隊想要更多將自己所知道的、所盼望的與他們分享。

      此外,和東枝大學生的互動中,我發現他們大都有明確的目標,清楚知道自己未來要做些什麼。大部分同學要出國工作或求學,主要是想要離開緬甸,很多學生想要去新加坡工作,因為在那裡可以同時學習中文與英文;後來透過長老得知在緬甸當地的大學,錄取率只有30%,跟早年的台灣一樣,能夠上大學的同學都是非常優秀。因為內戰,許多緬甸學生渴望到國外工作或求學,離開分裂戰亂的國家,但他們仍渴望學成或者有一番事業之後,有一天可以回到故鄉。

體悟——「愛」中彼此配搭╱幫補╱成全
學習謙卑,尋求幫助也接受幫助

      短宣的服事大大破碎了我,我總希望自己可以掌控一切,但當我去到陌生的國度,和一群陌生的同工配搭,我需要學習謙卑,學習尋求他人的幫助,也學習接受他人的幫助。

      在一開始分配小組翻譯同工時,我期待自己可以和比較年輕的緬甸同工配搭,我覺得這樣互動上會比較順暢,然而,我被分配到與一位資深同工阿該姊配搭,雖沒有冒犯的意思,但我以為在配搭的過程會有困難,她是長輩、我是組長,到底誰要聽誰的呢?後來我徹底悔改了,阿該姊並非我想像中失控的人,因為她也尊重小組長的權柄,完全配合我給予小組的帶領,我是多慮了,但我也在當中學習謙卑,當阿該姊有任何建議,我會馬上聽取與討論,畢竟我是外人,當地同工的意見其實更重要。

      短宣隊同工們遇到了許多的屬靈爭戰,以各種身體疾病的形式出現,像是上吐下瀉、感冒症狀、流鼻血、喉嚨痛、流鼻水、睡不好、做惡夢等等,但是到了營會中就煙消雲散,或是被控制下來,這也讓我學習警醒,因為我們是與屬靈氣的惡魔爭戰(見以弗所書六:12)。但我覺得更寶貴的是,即使生病了,卻有大家彼此的扶持,互相及時幫補的愛心;我自己就親身經歷有感冒症狀時,大家不是離我遠遠的,而是熱心提供感冒藥物或者維他命C給我,讓我感覺到很溫暖,上帝的愛在愛的團契中顯明出來,讓我學習接受別人的幫助,把自己交給團隊。

未來——短宣後行動計畫
願以我所有的,來回應主的愛

      回到台灣,下了飛機回到家,我想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:「什麼時候可以再去?」

      我很喜歡一起為著一個清楚目標奮鬥的感覺,這讓我感覺我活著,而且這個目標很有意義。我的第一個想法,就是裝備自己,為著下次的行程預備。裝備包含有足夠的經費(好好賺錢),足夠的時間(好好累積特休),以及傳遞盼望——在小組內分享短宣見聞,並且帶領組員一起參與未來的短宣。回國不是結束,而是全新的開始。願上帝透過我們的服事,堅固當地福音工作,帶出更美好的福音果效。

      上帝也透過這次的短宣行程,讓我再一次思想自己當初為什麼相信耶穌,為什麼想要投入短宣,為什麼為著耶穌火熱。就像耶穌在復活之後,在湖畔和彼得的對話,說:「彼得,你愛我嗎?」我雖有限,但願意以我所有的,來回應祂的愛。

【註】張祐禎弟兄於夢想營中擔任行政秘書和主題信息籌備人。


▲2025年東枝大學夢想營中,真理堂短宣隊員和參加營會的學員們合影。
(地點就在東枝Aye Thar Yar Golf Resort)

2025年10月23日 星期四

比起傳福音的行動
「愛」更優先

9/3-8見證福島的哀痛與重生
文╱邱魏悅(新婦網絡)

▲蘇哲明、陳怡朱牧師和短宣隊(前右二為作者)
與Akira牧師(後右一)及其同工(前左二)合影。

      2009年訪韓聖會中聖靈感動我去日本傳福音,但兩年前我才得空學日文,常想著來日可以到日本短宣。感謝主,因著陳怡朱牧師的邀約,我能跟團隊一起到福島短宣。

      出發前我們有每週線上禱告及兩次實體聚會,最終決定了一些節目如唱日文詩歌,穿上原住民衣服唱〈大地復興〉,並準備台灣料理(炒米粉、滷肉飯、愛玉、珍珠奶茶……),想辦「台灣之夜」。

三一一震災,核廠輻射氣體外洩
艱險中看見上帝開路!


      一到仙台機場,來接我們的是高齡78歲的Akira牧師,他開了2.5小時的車,載我們去他位於福島磐城市(Iwaki)的平福音教會;一路上他為我們介紹福島及東北大地震(2011/3/11)之後的種種,讓人感受到這塊土地特殊的氛圍。第二天他帶我們去參觀福島核災紀念館(當年因地震導致核廠輻射氣體外洩),大家彷彿回到當時,體會到福島居民流離四散,無論到哪都被抵制不受歡迎的窘境,至今仍有30萬人未歸。

      也參訪第一聖書教會,教會舊址距核災電廠僅5公里,當年有六、七十位會友與牧師一起逃難,失去了一切的他們住在避難所,每天跟隨牧師讀經禱告彷彿初代教會般生活,最後落腳東京9個月後,在上帝的恩典及政府補助下回返福島,於磐城市蓋新的教會。據悉,弟兄姊妹每天在廣場做早操,與居民建立關係後才蓋教會,現今有免費供餐、藝廊、圖書館及禱告室等可供鄰居使用,也有公寓提供年長的會友養老,上帝的愛彰顯其中。

停下來,聽上帝怎麼說
「愛」要比傳福音的行動更優先


      長久以來,日本被認為是福音的「硬土」——歷史、文化形塑日本人講究「個人生活空間」不輕易擾人與被人擾的性格,以及「犧牲自我成就大我」、因行為稱義的信念等,讓他們不容易領受福音無條件的愛。這次的短宣,讓我們更認識日本這個國家,雖然時間短暫,但當我們接觸到教會收容的遊民、幼兒園孩童、老師、駐唱歌手、街頭居民、慕道朋友,甚至會友,透過傾聽、了解、認識他們的交流與互動,隨時用上帝無條件的愛去愛他們,我們真實領受主的愛、分享主的愛,活在上帝愛的眼光中。主日陳怡朱牧師證道,以全家信主的見證鼓勵會友,我們精心準備的台灣美食及表演、見證也得到很好回響!

      在很多短宣中,通常當地接待短宣隊都會安排滿滿的服事項目,舉凡探訪家庭、發送物資、居家打掃、幫助沐浴、陪伴孩童,或透過營會活動傳福音等等,行程一個接一個,服事中也充滿上帝同在的喜樂恩典。這次短宣很不一樣,在我們打算大展身手之際,上帝叫我們先停下來,放下我們原本的計畫,並刻意安排了很多的參訪,讓我們先認識福島這塊土地,以及當地居民因震災所走過的路,讓我們可以更愛他們。這應該是此次日本短宣最深刻的學習,原來「愛」要比傳福音的行動更優先!

台、日肢體連結的美好團隊
跟隨聖靈帶領,彼此相愛


      這次特別感謝上帝預備三位住在東京橫濱的同工桂矢、佳蕊及明純來為我們翻譯,一起服事。原本我以為我們可以怎麼樣服事人、榮耀主,但更多時候,我們是看見上帝的恩典與作為,跟隨聖靈的帶領,彼此相愛,活在主愛裡。

      「親愛的弟兄啊,上帝既是這樣愛我們,我們也當彼此相愛。……我們愛,因為上帝先愛我們。」(約翰一書四:11、19)


動搖到堅定, 我渴望歸入祂名下! 原來是「恩上加恩」才能走過沉重的日子 文╱黃俊達(焜梁美足區|台北真理堂保全) ▲黃俊達弟兄(左二)與媽媽、姊姊(左一、右二)在小組歡聚中。       去年,我同時間經歷了個人身心不適、媽媽失智、姊姊心臟衰竭,是我人生身心最疲憊、最難熬的一段日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