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7月31日 星期四

上帝就愛「這樣的我」

在天父愛中重建親子關係,讓每一次跌倒都變為成長的契機
文/郭俊良(社青四區)

郭俊良弟兄的溫馨全家福。

      小時候,我生活在沒有父愛且失和的家庭裡。因此我告訴自己,我要成為一個好父親,經營一個美滿的家庭。

      去年暑假,我帶著女兒參加期待已久的研究所同學聚會,在裝潢氣派的日本料理餐廳裡,大家邊聊邊吃,也喝了不少。沒多久女兒便坐不住了,我只好離座陪她到穿堂晃晃,而她卻像脫韁野馬般奔跑,過程中我還警告她節制動作和聲音。沒想到女兒除了不聽勸告,還因重心不穩,撞倒了玄關裡的一隻招財貓!

      破碎聲迴盪在店內,店長立刻衝過來,驚呼:「天啊!」瞬間,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我們身上。我心裡一沉,覺得完了,完了!這時候的我,理智斷線,怒火上湧,對著孩子大吼:「妳到底在幹什麼?我不是早就說過不要跑、不要跳嗎?妳給我走開,我不需要一個不聽話的孩子!」女兒被我的吼聲嚇住,哭著站在原地。看我要離開,她追過來抱住我,但我怒視她,推開她,說:「離我遠一點。」

      當下店長收拾完,便來告知賠償金額,我一看,心裡驚呼:「天啊,怎麼這麼貴!」好幾萬塊的數字將會衝擊到家中生活。我內心的怒火更旺,孩子闖下的禍,卻要我來承擔這後果。之後,我打給太太和生死盟的弟兄,說明當下糟糕的情況。而弟兄二話不說馬上開車趕來接我,等待中我還是得無奈地前往ATM,一次次提領現金,不情願地交給店長。

      回家的路上,我默默坐在車裡,一句話也說不出來。一方面懊悔賠錢,另一方面我知道剛才怒氣之下的話太重了,讓孩子感到被撇棄。女兒就在後座,但我們之間像隔著一道無形的高牆,我內心開始崩塌。我回想教會教過如何當好父親和讀過很多的育兒文章,此刻全都派不上用場。我以為自己可以是個好爸爸,能有智慧處理過程,控制好自己的情緒,但那只不過是自己為自己想的人設。

      之後,生活照常,但親子關係卻沒好轉,而太太為了我四處請人禱告,還親自找店長談賠償方式。感謝主,這時我們的朋友說有親戚可從日本代購一隻一樣的常滑燒招財貓,並且空運回台,但店長拒絕我們的提案。太太依然請求大家為此禱告,期盼奇蹟出現。就在這時,上帝提醒太太去找負責人討論,負責人居然同意了,且願意先退還一半的款項,剩下的等新招財貓到了再說。

      兩週後,我和弟兄一起把招財貓送到店家,雖然這隻常滑燒招財貓矮了一點,但其他部分一模一樣。這時店長卻懷疑物品的來源,並開始各種疑問,也不願意先退錢給我們,我心中一片慌亂,「這和當初談的不一樣啊!」於是又趕緊聯絡太太代禱,沒想到半小時後店長竟改口,依約把剩下的賠償金額退還給我!

      拿到錢後,我和女兒去附近的超商吃晚餐,也回想剛剛發生的一切。這時,上帝在我心裡問:「你覺得你的孩子和這隻招財貓,哪個更重要?」我回答:「是孩子!」上帝又問:「那你會因為這件事就不愛她嗎?」我回答:「不會!」上帝接著說:「那你覺得我會因為你那好爸爸人設失敗,就不愛你嗎?」

      我沉默了,因為答案是那麼明顯。我明白上帝並非根據我是不是好爸爸來選擇出不出手,而是因為上帝愛「這樣的我」,更是透過太太和教會肢體幫助我。如果我還憑著自己的想法和作法,我不只損失了錢,還賠上了親子關係。感謝上帝!雖然購買新的招財貓花了些錢,但大幅減輕了家庭的壓力,而當晚我順服上帝的話,和孩子道歉修復關係,孩子也願意原諒我這個父親。

      「上帝既是這樣愛我們,我們也當彼此相愛。」(約翰一書四:11)

2025年7月25日 星期五

【蘇奕璋牧師榮退│感念文】郭俊良

因為恩典,我成為服事者
蘇哥陪伴我找到與上帝同行的路
文 / 郭俊良(社青四區|區長)

▲7/13「幸福牧區回娘家」歡送蘇哥榮退聚會
現為區長的郭俊良弟兄說,蘇哥是他剛到台北求職時第一個接待他的人,
也是一路陪伴他找到人生方向的牧者。

人生航海路上的導師


      蘇哥是我剛到台北求職時,第一個接待我的人,也成為我人生道路上的重要導引者,他陪伴我在風浪中找到自己的定位,走上回家的路。

      大家都有向別人告知自己所在位置,或者打開 Google Map輸入想去的目的地的經驗。但如果沒有手機、沒有路標,要怎麼告訴別人你在哪裡?又該怎麼查詢路徑、走向想去的地方?我真的有過類似的經驗,大學畢業後,我考取了職業軍人,進入海軍學校就讀。學校有一門課叫做「天文航海」,要學習透過觀測星體的高度與方位,搭配時間來推算經緯度,進而得出船隻的座標。

      我們出航了好幾次,但每次我都算不出自己到底在哪裡。接下來,還有很多操演科目要學,例如:當我們被風浪吹離航線,要怎麼開船?起霧的時候又怎麼導航?當敵人出現,又該怎麼應對?我還在為一個科目努力,其他操演科目接踵而來,我感到極大的挫折與無力。我原本只是想知道自己在大海中的位置,畫出一條返港的路線,但這件事似乎變得很難了。當我在回想蘇哥對我生命的影響時,上帝提醒我那段經歷,讓我產生強烈的既視感。

      我在大學時期就已經信主,也加入教會、學習禱告,甚至投入服事,但當時的我,根本沒有能力應對人生這片大海裡的各種風浪與挑戰。我後來才發現,那時候的我,總是先靠自己判斷與經驗行動,出了狀況才回頭禱告。即使有禱告,也多半是朝著自己內心的方向去求,而不是先尋求上帝的心意。

      退伍後,隨著工作的轉變,我開始重新思考人生的方向與規劃。感謝上帝的恩典,祂帶領我來到台北。當時除了女友之外,我在台北認識的第二個人就是蘇哥,他也成了我人生航海路上的一位導師。

蘇哥的門徒訓練就在生活中


      2017年到2020年間,我一路跟著蘇哥,看他如何陪伴人吃飯、聊天、牧養、關懷;我參加週二的小組長總聚,加入他的 G12,他也安排我在守愚的小組中學習成長。從那時開始,我的人生從擔心找不到意義、怕沒有走在命定的道路上,逐漸對齊上帝的計畫,不再迷航。我的這艘船,慢慢地,一點一滴地,駛回「回家的航道」。

      蘇哥的教導非常接地氣,總能把上帝的話轉化成我們聽得懂、也活得出來的語言。我後來也陸續上了他的裝備課、婚姻課,開始學習牧養。就像他常說的那句話:「人人有官做,大家都發財!」我投入各樣的服事,連結於肢體。此外,牧養的實務,是跟著陳守愚區長一步步學來的。
  • 「人人有官做」就是每個人都是上帝家中的重要角色,各盡其職、彼此連結(參羅馬書十二章、哥林多前書十二章、以弗所書四章)。
  • 「大家都發財」則是忠心服事就會得著屬靈祝福、生命成長,並在神國中被託付更多(馬太福音廿五章)。

上帝的恩典與人的陪伴,讓我不迷航


      這句話很「生活化」,但其實蘊含真理與智慧。我們牧區的異象是:「把基督的愛點亮在每一個暗處,讓人得到關懷、醫治、餵養,並受裝備成為服事人的人。」在牧養的過程中,我也遇見過一些人,就像過去的我一樣:信了主、受了洗,卻依然用自己的方式過生活,沒有走在上帝的計畫裡。聚會有一搭沒一搭,也沒有參與服事。被關懷、被醫治、被餵養,到了要受裝備、成為服事者時,卻開始退縮,出現許多自己的想法與理由:要顧家庭、顧事業、沒時間、有其他選擇……回想我在台北這段日子,也曾歷經許多風浪:曾被公司辭退、太太懷孕時大出血、女兒闖禍、尋找房子的困難、被人誤會、帶小組感到無力,甚至弟兄之間發生衝突……,一次又一次的張力與挑戰,讓我快要撐不下去。

      我想到蘇哥曾講過的「橡皮筋理論」,當人生張力拉扯到極限時,我們常會放掉那個影響「最小」的部分,也就是教會(小組、主日、禱告等)。老實說,我也曾經想放棄。

      但現在我回頭看,原來在幸福牧區及蘇哥帶領下的這些訓練、裝備與聚會,正是讓我能撐過人生風浪、不至於被打倒的關鍵。正是因為有蘇哥和守愚的教導,有他們陪伴我、為我示範如何服事別人,我才能在壓力中穩住,繼續開向耶穌的方向,不偏離航線。 在這裡,我被餵養、被關懷、被訓練;我也學會怎麼去餵養別人、服事別人。我的這艘船穩了,甚至開始有能力承載別人的生命。所以我開始當小組長,走上牧養的路,也把這些航海的經驗分享給更多人,鼓勵他們:我們的船要開在耶穌的正路上,一起同行。

      所以今天,我想告訴你:你可以走在耶穌為你預備的航道,因為祂說:「我就是道路。」(約翰福音十四:6)

      我相信,這就是我們幸福牧區的屬靈血脈。這不只是我們從蘇哥身上學到的榜樣,更是我們願意繼承、也堅定要繼續傳承下去的使命。即便人生的風浪再大、張力再多,我們也知道,有一條為我們預備的航道,有一群一起航行的同伴,更有那位從不離棄我們的耶穌。讓我們一起把船,開向天父的懷抱吧!那裡有方向、有平安、有愛,也有我們真正的家。願你我都成為風浪中的領航者,為自己、也為他人指引回家的方向。

2025/2/28 蘇哥幸福牧區裡的弟兄姊妹
參加萬里小組長充電營,大家開心地合影。

2019年蘇哥文慧姊與牧區小組長們在八里聖心靈修中心退修會中合影。

2023/10/15 幸福牧區弟兄區新生兒家庭聚餐,
大家長蘇哥與一對對夫妻和他們家中的寶貝,
喜孜孜地留下這美好的畫面。(右二至四為郭俊良夫婦與女兒)

在牧區中從跟從者成長至小組長和區長,
郭俊良認為是蘇哥很接地氣的門訓結果,
如今他也帶領自己的小組(如圖示)不斷地為主結果子。


2025年7月24日 星期四

【蘇奕璋牧師榮退│感念文】王之華

被點亮的生命,可以照亮別人
從被接納、被愛開始的一人,到開拓教會的一家
文 / 王之華(台東真理堂師母)

▲7/13「幸福牧區回娘家」歡送蘇哥榮退聚會
王之華姊妹上台致詞,特別感謝區牧蘇哥與文慧姊的教導、關懷和成全。

      我與我的先生健誌在兩年前去到台東開拓台東家庭關懷中心。我們都是在蘇哥文慧牧區(又稱「幸福牧區」)經歷受洗、被裝備成全、戀愛、結婚、生子,還包括經歷我全家信主的過程。

      以下,我分成三個部分來見證蘇哥及文慧姊對我們一家的影響。

蘇哥接納起初懵懂的我
被啟發、被裝備、被成全


      記得20年前,當時因為教會改建中,崇拜都在滬江高中聚會,會後弟兄姊妹常在一家便當店吃中餐,記得蘇哥帶著我們讀哥林多前書,有一次我自以為有見解地說:「上帝那裡一定有一個超大的螢幕觀看整個世界,那裡有不同顏色的閃燈警示,以至於上帝可以立刻按照輕重緩急解救。」我說完時,身邊所有的人似乎都不知要用什麼表情面對,可能是憐憫,或是可能想笑又不敢笑地看著我。但我記得蘇哥充滿愛的眼神,他微笑著說:「之華很可愛,她剛信主,對上帝正在認識中。」那時雖然我突然意識到自己說的話好像有點蠢,但我感覺到我是被接納、是被愛的,也是可愛的。

      其實,在蘇哥、文慧姊的牧養中被接納、被愛的經驗實在太多了,這些經驗讓我學到在神眼中的所有人都是有價值的,我就是在這樣的無條件愛裡被啟發、被裝備及被成全的。

領受雅歌之愛的祝福
進入神聖大使命的呼召


      感謝主,上帝帶領健誌來到了蘇哥牧區。我們從談戀愛到進入婚姻,蘇哥是我們很重要的遮蓋。在我們預備交往時,蘇哥問了一個好有智慧的問題:「對方有什麼條件是你最無法接受的?若這個部分終其一生都不會改變,你還能夠接受並與他交往嗎?」

      感謝蘇哥,關於這個問題的思考大大幫助了我,讓我在婚姻裡學習不扭對方脖子,學習接納配偶,學習敬重我的丈夫。我們也親眼見證蘇哥對文慧姊的愛,真是我們眾人的榜樣。

      我常常想到蘇哥跟我說過,我和健誌的思考邏輯很不一樣,上帝安排我和健誌在蘇哥文慧姊牧區相遇,成全了我們美好的互補,我真心覺得這是完美的結合,更見證了雅歌之愛的祝福。

      我看到蘇哥在文慧姊生病後仍然熱情服事,開拓了三蘆家庭關懷中心,我好羨慕也更是佩服。兩年半前,原本以為我們家要前往雲林服事,但蘇哥知道後回應我們的第一句話竟然是:「為什麼不是台東?」(台東是陳健誌傳道的故鄉),同時我的姊姊之瑋及多位肢體也都覺得我們要去台東,從那時起我們開始改變尋求方向,上帝做事很快,不到半年,我們舉家遷移到台東。

從青少契到特兒
把幸福牧區的恩膏傳承下去


      我們到台東服事後,成立了青少契,坦白說服事青少年讓我苦不堪言,無論帶他們做什麼──被唱反調是正常,被擺臭臉是日常,好好敬拜是不尋常。但聖靈對我說:「光,就是要照在這群青少年裡面!」我們持續不放棄每一次可能被擺臭臉的青少契,我們的青少契人數就在這樣的狀態下奇蹟似地倍數增長。前幾天,好幾位青少年還跟我說,他們在敬拜中感覺到自己想要更愛耶穌,想到這我內心真的感動不已。

      六月底,我們舉辦了青少契的受洗聚會,其中一位學生邀請了同學來參加,同學是混宮廟能通靈的,他說,一來到教會門口就感覺有一種力量讓他進不來,而且這力量讓他通靈的能力被關閉起來,他無法發功。但他進入教會後,雖然發不了功,卻感受到教會讓他平靜。我們的青少年開心的不得了,因為他真實經歷上帝的能力。

      去年,我們有機會接觸到一些特殊兒家庭,這些特兒的情況包括高功能自閉症、情緒障礙、無言語自閉症的……,當時我對這些家庭進入教會感到戰戰兢兢,畢竟教會建立初期的人力非常有限,但上帝「道成肉身」無條件的愛臨到我,我知道服事這些家庭肯定是上帝的心意,於是我們敞開接納這群可愛的孩子,如今這些家庭經歷聖靈充滿的祝福,這些特殊兒在家開始會找媽媽一起禱告、情緒變穩定了……有許多恩典的故事。

      我真的很感動,想起起初我如何被接納、被成全,這些看似最軟弱的孩子也同樣需要被接納、被成全,其中兩位媽媽也因此受洗,並且成為我們很重要的同工,這些父母曾經因為孩子的緣故經歷長期的黑暗,離開這個世界是他們曾有的念頭,但自從來到教會,光點亮了他們靈裡的暗處,他們巴不得奉獻自己來服事下一代、服事教會,他們渴慕上帝、愛教會的心非常、非常激勵我們,讓我們知道我們是做在上帝的心意裡。

      感謝主,讓我們一家在台東可以接續經歷在蘇哥牧區喜樂的恩膏、成全聖徒的恩膏、上帝榮耀同在的恩膏,過往建造的根基深深祝福了我們,如今我們傳承這恩膏繼續在台東帶下加倍的祝福,讓耶穌的光繼續照在黑暗處,上帝的榮耀要被高舉,要繼續點亮到世界各地、點亮到地極。

王之華與陳健誌結婚時,蘇哥也受邀列席於家族的歡喜團照中。

王之華母親(二排左二)受洗典禮日,
六姊、蘇哥、文慧姊以及弟兄姊妹歡聚一堂,就像一家人。

陳文慧區牧(前左一)的G12門徒合影,王之華(前左二)
也是其中被成全建造的一員。


【蘇奕璋牧師榮退│感念文】朱玲慧

傳承帶人「回家」的使命
返鄉,活出幸福牧區教會我的事
文 / 朱玲慧(高雄後勁教會傳道)

▲7/13「幸福牧區回娘家」歡送蘇哥榮退聚會
朱玲慧姊妹特別從高雄來台北參加這場盛會,在台上感念幸福牧區
帶給她的祝福時,語帶哽咽的她眼眶也紅了。


      對離家的孩子而言,如果有一個像家的地方,讓在外的孩子擁有全方位的支持與供應,後來這離家的孩子成為這個家的一份子,後來又有更多人因為這個家的核心價值和傳遞的文化加入了,於是這個家不斷延續下去。

      這就是我在蘇奕璋牧師和陳文慧師母的「幸福牧區」所經歷到的。

家的「體驗」教我也打開家


      1996年我上台北念書,以前學園團契的同學鮑秉妍邀請我參加在蘇哥、文慧姊家的小組,第一次去就是感恩節,除了大家知道可能出現的火雞,當天還有三位姊妹受洗,我從此加入了小組,每週四都很期待參加小組。然後,我被文慧姊和秀儀陪讀新生命,受洗成為基督徒,又不經意被邀請去參加同工會結果成為小隊長──關懷一個人就可以開始當小隊長,結果沒多久小組長離開了,我就成了救火隊員,自告奮勇接了當時的小組。

      在教會擴建時期,我也學習蘇哥、文慧姊傳承開放家庭的核心價值,讓許多人有回家的體驗,我學習開放我在中和的家,讓小組來我家聚會。

家的牧養,教我如同母親乳養孩子

 
      有一段時間我回高雄工作,後來因上帝的呼召,又回到台北真理堂全職,當時蘇哥看到牧區中一群跟我年紀相仿的姊妹,就把她們交給我牧養,她們都是媽媽。

      我禱告後,上帝給我一段經文:「如同母親乳養自己的孩子」(見帖撒羅尼迦前書二:7)我就從電話關心開始,到建立媽媽小組、支援媽媽小組……。我單身,沒有結婚生孩子的經驗,在當中我看到很多媽媽在牧區成長茁壯,並且帶領媽媽們活在愛的團契中,點亮了許多媽媽們的生命!在我離開台北時,他們也成為能夠承接福音使命的器皿,其中有些姊妹領袖更是起來承擔牧養的重任。

家人的照顧,扶持我走上照顧人之路


      回想過去,幸福牧區這個非常熟悉的家,幫助我得到身心靈的供應,特別是防疫期間,住在外面,弟兄姊妹如同家人陸續熱心送飯菜、藥來家裡,不怕被感染,願意主動幫助,讓我深深體會,在我最軟弱的時刻,耶穌基督的大家庭讓我得到豐盛。以弗所書一章17-18、23節:「求我們主耶穌基督的上帝,榮耀的父,將那賜人智慧和啟示的靈賞給你們,使你們真知道祂,並且照明你們心中的眼睛,使你們知道祂的恩召有何等指望,祂在聖徒中得的基業有何等豐盛的榮耀。⋯⋯教會是祂的身體,是那充滿萬有者所充滿的。」對我而言,牧區和教會就是家。

      在兒童部全職期間,感謝所有蘇哥文慧區的家人的支持與體諒,我常常在營特會的時間表與壓力中,經歷很多家人的支持與幫助。在這裡的服事好像特遣部隊,有一段時間上帝把我差去新店,後來又回到第一堂兒童主日學,再去第二堂幼幼班;時間到了,上帝居然要我離開這個熟悉的地方,當我跟上帝尋求,也請姊妹們代禱,得到上帝「要擴張我的境界」的應許,我被差派回到我的家鄉高雄,繼續經營讓許多人回家的使命。

從離家到「回家」

 
     回想離家讀書、工作這些年,在蘇哥牧區的點點滴滴——大郊遊、麥子禱告會、探訪、行走禱告、信徒培育、領袖訓練、G12的「超連結」,每一件事都扶持我,給了我「回家」的恩典。

      如今,我真的「回家」了——過去兩年多,我回到高雄,牧養跟台北教會的姊妹很不一樣的弟兄姊妹,台北屬靈的家繼續支持著我,回本族、本家傳承福音使命。我也曾因為差異而感受到許多衝擊,但我知道每個人都需要「回家」——需要活在大家庭中,才能面對許多生命中的風浪,因為,在愛裡面懼怕會除去、在愛裡面可以活在光中,也會去照亮許多渴望上帝生命亮光的人,就如同我在幸福牧區經歷過的一樣。

2019年朱玲慧與蘇哥、文慧姊在她的台北住處合影。

2003年,朱玲慧與小組姊妹們與蘇哥合影。

2025/7/13蘇哥在文慧姊生日當天舉辦退休前的幸福牧區團圓聚會,
當天同工團隊與他合影

【蘇奕璋牧師榮退│感念文】劉克璜

謝謝你,一直與我同行

伴我活出「愛的餐廳」異象的牧者
文 / 劉克璜(越南職場宣教士)


▲7/13「幸福牧區回娘家」歡送蘇哥榮退聚會
宣教士劉克璜弟兄與太太特別從越南回來參與盛會,
並上台跟大家分享蘇哥如何參與在他人生的每個階段。

      蘇哥是我第一個認識的真理堂的人,三十三年前,我經營一家便利商店,那天我站在櫃台,看見這位又高又瘦的男人走進來,還是專程來探訪我的,就已經讓我永生難忘。

      那時,我的婚姻和事業雙陷困境,人生跌入谷底。我受邀參加真理堂的迦拿小組,開始了一步步被信仰翻轉的過程,迦拿小組結束,又被順勢轉型為週四團契,在蘇哥的陪伴下,我從此走上一條不一樣的人生道路:受洗、受裝備、成為小組長、參與事奉、全職服事、萬華關懷、外出宣教,直到如今開始在越南建立職場教會,可以說每個階段都與蘇哥一起走過。

一個異夢──奇妙的「愛的餐廳」


      蘇哥曾做過一個夢,他在夢裡走進了一個陳舊的餐廳,發現裡面都沒有人,突然有另一位客人進來要吃東西,蘇哥就開始爲他料理食物。然後,繼續有人走進來,前面吃飽的人,就陸續加入接待的行列。蘇哥很好奇為何一直有人進來,出門一看是王勇堯弟兄在外面,把人邀請進這個「愛的餐廳」。在這間餐廳裡,所有客人都不只是客人,都是有能力、受裝備的服事者。這個「愛的餐廳」的異夢,後來被蘇哥改寫,成為幸福牧區的異象:「把基督的愛點亮在每個暗處,讓人得著關懷、醫治、餵養並受裝備,成為可以服事人的人。」

      這個異象也影響了我一生服事的信念,無論怎樣的人進入愛的餐廳,不只享受主恩的款待,也被建造,有能力起來彼此服事,這是多麼充滿盼望的事,你同意嗎?

我們就是一家人——乾爸、乾媽與乾煸四季豆


      蘇哥除了在服事上影響著我以外,他和文慧也成為我們家庭的好友和遮蓋,他們是我兩個兒子受洗時的保父母,我的孩子們都稱他們乾爸、乾媽,我很懷念以前主日崇拜後牧區一起去台大附近的峨眉餐廳用餐,蘇哥總是會點一道乾煸四季豆,然後說出他的經典台詞:「乾爸、乾兒子、乾煸四季豆,都是一家人。」乾爸的幽默總是讓現場笑聲不斷,此時乾媽則會適時將被岔開的話題拉回來,他們夫妻倆截然不同的個性,無論是在事奉和生活上都是最好的互補,最近這個笑話又逗得我的孫兒們笑開了花。

      從蘇哥身上我還領受了另外一個祝福,就是他對人接納卻又真實的態度,即使與人意見不同,他也不會立刻否定對方,而是願意聆聽。蘇哥能接受別人比較突破框架的想法,不會用大道理來說服,但卻在關鍵時刻用愛心說出誠實話,讓很多在其他地方走投無路的人(就像我),可以在幸福牧區有一席棲身之地,若我如今在服事中稍稍讓人感受到一絲溫暖,我相信應該是從蘇哥的榜樣裡感染來的。

愛的榜樣──傳承幸福牧區的DNA

 
      在此也必須提到蘇哥對文慧的深情——這麼長的時間裡,蘇哥付上了很大的代價在照顧文慧,但面對金錢、時間、體力、耐心、事奉……四面八方而來的挑戰,蘇哥沒有放棄,也沒有讓其他人接手,他投入更多資源來改善文慧的生活品質,找老師教彈琴、找設備維持行動能力、換車為帶文慧出行、每天還親自陪睡……,醫療的部分就更不用多說了。疾病和障礙無法讓蘇哥對文慧的情感改變,因為這是主耶穌生命的真實流露,這樣彼此相愛的榜樣,也激勵我願意去服事這世代許許多多的家庭。

      雖然今天的分享主題是幸福牧區中被建造的經歷和見證,但對我而言,牧區一切的祝福不外乎來自於這位牧者。傅立德牧師說:「愛是很有時間,不怕麻煩。」我看見蘇哥用上帝創造他的特質成就了幸福牧區,因為每一位工人都是蘇哥花大量時間陪伴的成果;而我們也是帶著幸福牧區的DNA而繼續前行的種子,會將愛的餐廳開滿在每個黑暗的角落,讓主的光被看見。

劉克璜夫婦(左右)與蘇哥合影。

乾爸(蘇哥)、乾兒子、乾孫子、孫女(劉克璜的兒孫) 一起合影,
是台北真理堂門口2025年迎春開喜的美好一景。

乾爺爺奶奶(蘇哥與文慧姊)探望新生的乾孫女(劉克璜孫女),
與劉家三代溫馨互動,充滿喜樂。

擁有工業設計專業的劉克璜,曾任真理堂擴建全職同工,
照片中他與蘇哥(後排中間二人)、哲人哥(二排左一)
以及一些同工登上頂樓為工程禱告祝福。

蘇哥與文慧姊探訪因汶川地震
遠赴四川「台灣愛心家園」關懷事工的劉克璜夫婦。



【蘇奕璋牧師榮退│感念文】陳守愚

蘇哥如何影響我的人生 文 / 陳守愚(社青四區|區長)

▲7/13「幸福牧區回娘家」歡送蘇哥榮退聚會
當天,西裝筆挺、熱情洋溢的陳守愚弟兄擔任開場與串場主持人。

帶我、教我與生老病死同行


在我大兒子才一歲的時候,有天晚上,太太深夜因低血壓昏倒,叫救護車送醫院,蘇哥接到我的電話後,竟然比救護車還早到急診室。他對醫院的熟悉度,讓我們可以不害怕,提早出院回家。爾後,蘇哥常常去醫院探訪就帶著我,他告訴我:「你要作傳道人,就要開始認識醫院,因為你以後會常常來這裡。」 跟著蘇哥的這些年,從一般病房探訪,到加護病房探訪,到臨終病人探訪。從醫院的臨終探訪,到居家的臨終探訪,從病房陪伴到太平間,到殯儀館,到入殮、火化、安葬、追思禮拜。我從跟著蘇哥,到自己帶著區長去探訪。直到有一天,我親自探訪了臨終的奶奶,主持她的入殮禮拜,主持她的安葬禮拜,主持整個家族的追思禮拜。 一位傳道人該怎麼在這樣的時刻道成肉身地安慰、保護、陪伴、傳講,或在教會或在家庭,是蘇哥手把手教我的,沒有任何課程、沒有任何學校可以完成這樣的訓練。這影響我的一生。

「每個人都是人才」的成全信念


蘇哥讓我明白「聽」比「說」更有力量。他帶我面對衝突,傾聽,再用福音處理。傾聽不同的問題——感情的、工作的、信仰的、吵架的……。他教我什麼叫作「讓上帝作上帝」那樣的傾聽,並且帶領弟兄姊妹在被傾聽中,從主那邊得到力量,在傾聽中面對原本不可能面對的對立。 蘇哥告訴我,每個人在上帝的眼中都是人才。祂什麼人都可以用。人需要被放在對的地方,才能亮起來。蘇哥讓我明白,傳道人要怎麼「成全聖徒」,怎麼從心裡相信聖靈的能力,喜歡上帝創造的人,然後在愛中幫助他。 然後蘇哥讓我看見,團隊才是上帝的心意。他常說:「人人有官作,大家都發財。」他用兩個小時一頓下午茶的時間,就處理好了我兩個禮拜都解決不了的問題。因為團隊所有人都覺得自己很有價值,願意跟蘇哥合作。結束的時候,人人都感謝他,還有人順便買單了下午茶。蘇哥轉頭跟我講:「守愚,你能力比我好。你一個人可以做三個人的事情。我反應沒你快,動作沒你快,說話沒你快。所以我習慣找朋友一起來幫忙,聽他們的想法。然後一起完成這一件──也許結果跟我一開始想的不完全一樣,但大家都很開心的事。」 蘇哥教我,示範給我看,完勝我,然後給我台階下並順便捧我一下。這改變了我事奉主的視角,讓我立志要成為一個讓身邊的同工都覺得自己很棒,覺得自己亮起來的領袖。這影響我的一生。

放手又陪跑的教練


蘇哥退休前,文慧姊生病了,蘇哥把屬靈的產業交給我,但是他卻沒有期待我要跟他一樣。他沒有要我當一個小蘇哥,他告訴我,你學會了我的東西,你就可以融合你的恩賜,然後變成一個比我更好的牧師!他在旁邊欣賞我的恩賜,他在旁邊補足我的不足。他讓我相信,徒弟可以比師父更好;而師父看見我比他好,他比我還開心。 若沒有蘇哥,我不可能站在今天的位置,不可能這樣服事,不可能有這樣的家庭,也不可能當一個好的屬靈領袖。蘇哥影響我的一生,他活出來的福音信念,他示範、帶領的牧養思維與行動,就這樣悄悄地,融進了我的血液。我的牧師會退休,有一天他會被主接走。但這個表明基督的蘇氏血脈,會生生不息,繼續為耶穌作見證。

陳守愚次子義聆嬰兒洗,
蘇哥是他兩個孩子的施洗牧師與保傅。

2024年,蘇哥帶陳守愚探訪居家臨終的長輩,
後請守愚協助牧區弟兄姊妹家屬辦理後事,並主持告別式。

2021年蘇哥在牧區總聚時,按立三位弟兄區長成為接任牧者。
(由左至右,分別為陳守愚、廖三利、黃頌凱三位弟兄)


2011年陳守愚剛到真理堂,
在蘇哥家參與他牧區裡的「國際分區」聚會。

學習「傾聽」,讓「心」靠近

夫妻懇談會中的恩典時刻 文/洪婉玲(新店真理堂)

洪婉玲姊妹與先生一起參加夫妻懇談會。


停下腳步,好好地「談一談」


我與先生結婚剛滿一年,這段時間,我們在婚姻的旅程中彼此相伴、攜手前行,也一起委身於教會的服事與學習。從交往時的「約會的藝術」到婚前的「迦拿婚姻課程」,以及婚後的「親密之旅」,這些課程為我們的婚姻奠定了穩固的基礎,使我們的生活充滿甜蜜與成長。


結婚週年時,我提議參加教會的「夫妻懇談會」當作一份紀念禮物,看看主為我們預備什麼恩典。當時我們心中其實有些疑惑,因為這一年來我們幾乎沒有爭執,就連報名時也笑著說:「會不會要先吵個架,才知道要懇談什麼呢?」


懷著領受祝福的心,我們參加了課程。原來不論婚姻處於什麼階段,夫妻雙方都需要有機會停下腳步,好好地「談一談」。從吳焜梁牧師與葉美足師母教導的「5C婚姻核心」(以基督為中心,註)深度的分享中,我們重新回顧過去一年的相處,並透過寫成書信和朗讀的方式,讓許多平日未曾好好表達的心聲,得以真誠地說出來。


笑語背後未曾說出的悶氣


在課程中,我們發現,儘管有時表面上兩人看似和樂,內心其實仍藏有些微的誤解與未說出口的悶氣。那不是情緒激烈的衝突,而是來自彼此渴望被理解的深層心聲。而這些未說出口的情緒,若不處理,遲早會影響關係的溫度。


我鼓起勇氣向先生表達內心長久以來的感受:「當你情緒激動時,我常常聽不懂你的感受;即使你努力解釋,我仍感到茫然。當我想說些什麼時,常被你打斷,要先聽你說完。可是即便聽完了,我還是不太明白,只能記住這是地雷,下次避開就好。可是我更希望你願意聽我『解釋』,不要馬上認定那是『藉口』,因為那其實是真實的我,是我內心真誠的感受。我並不是不願意改變,只是渴望被你理解與同理。」也說出我心底的期待:「你的了解與同理,對我很重要,那會讓我感到『你愛我』!」


說完後,先生紅了眼眶,然後真誠地說:「對不起,請原諒我,未來我會更多地同理與理解妳。」那一刻,我淚流不止,深深感受到彼此心門的敞開,更經歷到上帝醫治與修復的大能。


為對方調整,是愛的選擇


同樣地,在對談中,我也向先生道歉:「我常常不自覺把很多庶務與教會安排都壓在你身上,讓你覺得壓力大、節奏快──對不起!我會學習放慢腳步,尊重你的節奏與空間。」


這樣的坦誠與傾聽,也讓我聽見先生的心聲:「其實我不是那麼擅長與人互動,但因為有妳在,我才感到安心。」於是我答應再次陪他一起參加教會的裝備課程,重新在信仰中一同成長。


感謝主,在夫妻懇談會中,透過真誠的對話,我們更深地理解彼此,也看見婚姻中仍有許多可以調整與成長的空間。原來,即便關係看似平穩,心裡仍可能藏著未說出口的情緒與期待,那些未說出口的若能被看見與接納,就不會成為引發衝突的地雷。


每次敞開心的交流,都是主恩的記號,提醒我們:婚姻不只是彼此相愛,更是持續學習相知、相容、相伴的旅程。願上帝繼續帶領我們走在這條彼此造就、同行到底的婚姻道路上,直到白頭。願一切榮耀歸給賜福與醫治的主!


【註】5C婚姻核心指Christ(以基督為中心)╱Considerate(在意、體恤)╱Commitment(委身、奉獻)╱Choice(選擇、決定)╱Communication(溝通)。

2025年7月22日 星期二

【為主當兵‧結業快樂】周思憫 / 羅以欣

一段重新認識福音的旅程
在跨文化宣教訓練中確認呼召、預備自己
文╱周思憫、羅以欣


▲周思憫和另一半羅以欣在一年的受訓中喜獲長子,
這是他們初為人父、母的歡喜全家福

      「主啊,謝謝祢,讓我透過宣教更了解福音!」

       這是我們真實的感恩!在接受跨文化宣教訓練的這一年,不只是語言學的裝備、文化適應與團隊建造,更重要的是,穩固根基的福音是我們學到最寶貴的功課。

重新認識福音

      我們深深反思,過去在牧養的經驗上,我們認為人們可以透過福音的不同面向來認識基督信仰,隨著信仰生命的成熟,越來越認識十字架的救贖。但是現在我們更認識到,十字架與空墳墓的信息不是福音最重要的一部分,祂就是福音,祂就是基督信仰的核心與根基。

      因此,屬靈生命的成熟,應該站立在清楚的根基上,就是「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」,這也應該成為我們「傳福音」的核心。

      在福音未觸及的土地和族群當中,傳遞完整、清晰的福音至關重要,因為福音工人所傳遞的內容,會直接影響初代教會生長的樣子。當我們裝備好完整的福音信息,更要活出道成肉身與捨己的生命、了解對方的世界觀,用精熟的當地語言傳完整的福音。

禱告得到持續服事的力量

      在這將近一年的裝備中,我們意識到,雖然我們(包含同期受訓的同學們)都是因著對宣教事奉有熱情而來到這裡,但要完成主所託付的大使命,我們需要的其實不是熱情,因為熱情與新鮮感很快就會褪去。面對高強度的訓練,我們發現自己愛心、耐心、屬靈紀律的有限,常常需要禱告,並回到上帝的話語來支取力量。

      上帝透過這樣的訓練,幫助我們學習在新鮮感褪去時,仍然忠心地做「無聊的」事情──例如學習語言;當感到不舒適時,仍然跨出舒適圈──走進當地文化社群交朋友;當感到疲倦或動搖時,仍然翻開聖經──寫下十架筆記、好好地聆聽與傳講上帝的話語。以至於我們可以喜樂地事奉祂,並忠心地完成主交付給教會的任務,把福音傳至地極。

對己,對人,傳講好消息

      我們非常感恩,透過「以終為始」的宣教訓練,聖靈教導我們如何把上帝的話語活出來,也看見上帝是如何透過教會,在歷世歷代中彰顯祂的榮耀。

      如今,我們更確定跨文化宣教是上帝的旨意,也是祂對教會、對我們的呼召。雖然還沒有立刻出發到禾場,但我們每一天都要活在福音裡,對自己傳福音,也對人傳講十字架的好消息!期盼接下來回到母會的事奉(註),能與弟兄姊妹一同作主門徒,在末後的世代,好像明光照耀!

【註】周思憫弟兄自7/16起正式加入台北真理堂,擔任學青網絡大專實習傳道一職。

2025年7月16日 星期三

【我們的受洗見證】陳上恩/劉恩彤/鄧琳恩/劉宇恩

我相信為我捨己的耶穌!
文╱陳上恩(兒童區|小學六年級)


陳上恩弟兄很感謝上帝在他每次遇到困難時,總是愛他、幫助他。


      上帝創造了宇宙萬物,也創造了我,而且非常愛我。因為上帝愛我,差派祂的獨生愛子耶穌,為我的罪死在十字架上,流出寶血洗淨了我的罪。我相信為我捨己的耶穌。

      之前有一次我身體很不舒服,我就向上帝禱告,求主醫治我,祂垂聽我的禱告,身體的不舒服慢慢緩解了。還有一次是我準備期末考的時候,我希望全科都要考90分以上。雖然我有複習,但是會擔心考不好,於是我向上帝禱告。感謝上帝垂聽我的禱告,祂幫助我在考試時能夠不慌不張,順利考完,最後除了數學以外(數學得到86分),其他科目都得到90分以上的成績。每次遇到問題或難處的時候,上帝總是幫助我,陪我度過很多艱難時刻。

      我也很感謝爸爸、媽媽,一直以來都細心照顧我、陪伴我。我很想跟你們說:我愛你們,很抱歉我很不聽話,常常讓你們生氣、不愉快,請你們體諒我。因為我正處於叛逆期,但是我會按照上帝的時間慢慢恢復喔,我永遠愛你們!

陳上恩弟兄在父親節慶典獻詩活動中參與錄音服事。

陳上恩弟兄參加兒主戲劇表演。


༶•┈┈┈┈୨♡୧┈┈┈┈•༶

祂是創造我、幫助我的上帝
文╱劉恩彤(兒童區|小學六年級)

劉恩彤姊妹(最前)專注地融入詩歌敬拜中。

      我在一個基督教家庭長大,爸爸、媽媽復婚以後,就一直為我禱告──我是他們禱告求來的寶寶。媽媽懷我時已是高齡產婦,醫生說我可能有無肛症,體重比較輕。好在爸爸、媽媽和哥哥不停地禱告,我才能平安健康地足月出生,出生時體重也剛好超過了不用住保溫箱的標準。那一天產房裡只有媽媽一個人,護士阿姨們就一起來照顧我們母女。她們對我們兩人都非常親切,也特別照顧我,我覺得真的很奇妙,也很感恩!

      因為哥哥比我大十一歲半,又是男生,所以家裡原本沒有適合我的衣服。上帝很恩典,樓下的鄰居阿姨還有我的姑姑、舅媽,都送了我很多漂亮的衣服。從出生到小學四年級,我穿的衣服大約八、九成都是親戚朋友送的,就像都是上帝送給我的禮物。我很幸福,每天都有漂亮的衣服穿,一點都不缺少。

      我小時候常常生病,特別容易感冒。有時候不舒服到都不想吃東西,也不願意吃藥,身體快要脫水了。有兩次,我發燒整整一個禮拜,在小診所看都沒好。後來醫生把我轉到大醫院,但是大醫院的醫生還是找不到發燒的原因。媽媽和其他阿姨們一直為我禱告,感謝上帝的幫助,我的體力很快恢復了,胃口也回來了。退燒了以後,我就能早點出院,也沒有耽誤上學,平安地回到學校去。

      透過這些經歷,我深深感受到上帝真的很愛我,祂總是在我需要的時候幫助我、醫治我。我很感恩,也想把這份愛和福音分享給更多的人,希望讓他們也能認識上帝,知道祂的恩典。

劉恩彤姊妹與兒童區楊載新傳道開心地合影。

༶•┈┈┈┈୨♡୧┈┈┈┈•༶

耶穌愛我,所以我要跟隨祂!
文╱鄧琳恩(兒童區|小學六年級)

鄧琳恩姊妹參與兒主聖誕節慶典的戲劇表演。

      剛出生時,爸媽就讓我在真理堂受嬰兒洗。大部分的週日,我們都在教會度過主日,我是在教會長大的孩子。

      我的眼睛從出生就弱視,弟弟幫我禱告,感謝耶穌醫治了我,現在已經脫離弱視,不用戴眼鏡了。

      我發現我的眼睛得醫治是在兒少敬拜時,我居然變得可以很清楚地看見螢幕上的文字,當時我們正以〈得著耶穌的心〉在敬拜上帝,我的內心是充滿著感謝耶穌的心在敬拜,所以非常投入。沒想到那時的我被錄影機拍下來,那段影片還讓我被選為「小牧童」,受邀在大會堂服事上帝,我感到萬分地驚喜。雖然服事過程很辛苦,還得了重感冒,病到去掛急診,但能夠進入團隊跟大家一起服事,我感到榮耀與喜樂。

      我很喜歡吃丸龜製麵,不過只有在百貨公司才吃得到,有一天,我想說,如果開在鄰近我家的家樂福那就好了,以為那只是我空中樓閣的幻想,但不久後卻實現了。生活中的許多小事件,都讓我感受到耶穌對我的關愛,我感到幸福,也很感謝耶穌。

      我發覺,上帝會關心我們複雜的內心需要,雖然在人看來是不重要的事,但上帝卻在乎我所在乎的。我想在上帝的關愛和引導中,與上帝更靠近,走在祂呼召我的命定裡,所以我決定要作基督徒。

༶•┈┈┈┈୨♡୧┈┈┈┈•༶

讓「第一名」的才藝為耶穌所用
文╱劉宇恩(兒童區|小學六年級)

劉宇恩弟兄很有彈吉他的音樂恩賜,也持守於敬拜服事。

      兩年多的疫情期間,我在家自學五個學期,其中包括吉他社團的線上課程學習。

      有媽媽的陪伴和練習,我每學期的成績都保持第一名,除了每次上課驗收作業時是班上第一名,期末結算成績也是班上第一名──應該可獲得12個禮物,卻因為一些原因,我一直沒有領到禮物,媽媽和我都很失望,我們就禱告,禱告的結果是要換老師學吉他。


      聽媽媽說,我讀幼兒園時曾參加兒童主日學,但那時,我已離開兒童主日學很多年了。2023年,媽媽認識的姊妹鼓勵我回到兒童主日學,於是媽媽和她的小組長為我禱告,我就在復活節那天回到主日學,也慢慢適應每週參加主日學的生活。

      我很想繼續學吉他,上帝聽了我們的禱告,教會真的開了吉他班!上了一陣子的課後,因我的程度是最好的,也學得很快,老師推薦我在兒童主日學當木吉他手,就這樣我繼續走在用吉他敬拜主的道路上。

      有一天,吉他老師問我要不要報名教會的電吉他課程,我很感興趣就參加了。到現在我都覺得我一定要把電吉他學好,因為彈奏電吉他可以成為我在教會服事的另一種方式。我感謝上帝可以讓我一直學吉他,而且更感動的是,教會後來竟然有開電吉他班,讓我可以學習更多不同樂器。我非常開心,感謝上帝,讓我繼續走在服事的道路上。上帝在我的人生中行了很多神蹟,我決定繼續跟隨主,成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!

 .   
▲2025/6/15領受堅振禮當天,劉宇恩弟兄、
鄧琳恩姊妹手拿真理堂頒發給他們的會友證,開心地與兒主老師合影。

【為主當兵‧結業快樂】林以樂

走過混亂的這一年

「認識上帝的愛」讓困難得以突破
文╱林以樂

▲在內心混亂的過去一年中,林以樂姊妹說,
她最大的收穫是領受到愛神愛人的祕訣。
      在台灣,報社每年都會選出一個年度代表字,對我來說,在參加「為主當兵」計畫的這一年,最能代表我的字就是「亂」,這個亂是我的內心很混亂。

混亂,但我更加知道誰掌權

      一開始的菲律賓實習,原本我打算兩年後等研究所畢業再參加。因為實習前已經去過那個地方幾天,覺得自己能力完全不夠,沒想到上帝讓我在四個月後就去參加了。在實習中,我真的覺得自己超級有限,體力、環境跟語言都很需要適應,但印象深刻的是那時候聽到一位牧師說:「我們很有限,但我們的上帝是無限的。」這是真的,我才發現很多時候我只看到自己多有限,忘了上帝是大過一切的,很多在當下覺得不可能的事,現在回頭看,我真的都是靠著上帝一一度過。

      另外,不論是在菲律賓還是台灣,我都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謊言與情緒攻擊,心情反覆低落。在持續性服事訓練中,我發現自己一直卡在相同的瓶頸,常常感到無力與失去動力,看不到自己的成長,甚至覺得自己很爛,沒什麼盼望,只有期盼可以快點見主面。

      不過我漸漸地發現,內心混亂並不是壞事。在混亂當中,我更加知道上帝掌權。很感謝「為主當兵計畫」中有很多安排讓我們不斷接觸上帝的話語,當我越認識上帝,就越認識祂的愛,而這份愛也成為我突破困難的關鍵。

謝謝上帝也愛悖逆的我

      我在早上六點半的晨禱時,常常精神很差,我想,是不是領受就會受限,但有一天,我正好在愛人的事上感到無力,就想到晨禱信息講到何西阿書,提到上帝仍然主動去愛悖逆的以色列人,上帝的愛是不變的,這樣的提醒讓我重新得力。

      此外,上帝也透過團隊彼此相愛讓我經歷祂的愛。當我對未來迷惘、被許多謊言困住時,悅亨牧師、靜蓉師母和為主當兵團隊的愛與鼓勵,都幫助我重新認識自己。他們的鼓勵和關心,讓我深深感受到上帝透過他們在愛我。

      而系統神學的學習,幫助我不只是在感覺上經歷上帝的愛,也透過清楚有脈絡地了解聖經,發現聖經的話語都指向上帝的愛。特別是在「洗禮的意義」課程中,提到耶穌受洗時,天父說:「這是我的愛子,我所喜悅的。」我很被感動——人什麼都還沒做,上帝就已經完全接納並愛我們。這樣主動的愛讓我深深體會到,上帝的愛不是靠表現換來的,而是白白給的。

每天歸回耶穌的愛裡

      在這內心混亂的一年中,我最大的收穫是領受到愛神愛人的祕訣。雖然我永遠不知道什麼事情會發生,但就像腓立比書四章12-13節所說:「我知道怎樣處卑賤,也知道怎樣處豐富……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,凡事都能做。」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祕訣,就是我知道耶穌愛我,而且我要天天回到耶穌那不改變,且無條件接納的愛裡。

      聽起來好像很簡單,但當我願意相信並領受,就是我重新得力,可以繼續走下去的時候,這一年是我與上帝關係很深刻的一段時間。

【為主當兵‧結業快樂】袁晨

回到福音裡
靠耶穌真實地與人彼此相愛
文╱袁晨

回顧中充滿感恩的袁晨弟兄說,「真正的改變不是靠自己努力,
而是到耶穌面前」,他知道只有上帝能改變人。
      這十個月當中,真的發生了好多事。回頭看,才越來越明白,原來這一切都是上帝的恩典。

      對我來說,最寶貴的事,是上帝讓我重新回到福音裡。常常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到,但上帝能。我每天的生活寫照,就是不斷呼喊:「上帝啊,求祢救我。」


洶湧的血氣,使人同工大不易

      還記得出發去菲律賓前,我滿有信心地想:「這十個月應該不會太難吧!」甚至有點驕傲地覺得自己蠻謙卑的,也覺得跟人同工應該沒問題。但其實,我錯得離譜。這點問林昇最清楚,從我們的相處就可以看得出來。

      在菲律賓的那段時間,可以說是劇情發展的「上集」,回到台灣之後,則進入了「下集」。在上集中,多數時候是我單方面惹他生氣;但到了下集,我的狀態開始轉變,我變得很看不慣我們之間的差異,心裡出現很多比較、爭競,充滿了論斷和苦毒。

      這樣的狀況不只影響到林昇,也影響到一旁的以樂,甚至我們整個配搭的事工。那陣子我的心裡滿是批評、不饒恕,每天在同一個空間辦公就覺得很痛苦,更不用說要一起開會討論事情了。

藉禁食禱告走出困境,進入關鍵對話

      後來,這些情緒甚至延伸到我整個人的狀態裡,我常常陷入低潮、負面的狀態當中。一直到三月禁食禱告的後半段,情況才慢慢開始有了改變。感謝上帝,祂光照我裡面的驕傲,讓我在一次次禱告當中,從祂的愛裡慢慢被恢復,開始從泥沼中走出來。

      後來,我和林昇有一次很真誠的談話,彼此分享內心的感受。要開口說出來其實不容易,但也是因著上帝的恩典,我們得以彼此道歉、和好。雖然之後負面的情緒還是偶爾會出現,但我學會了更多地倚靠上帝,去明白祂的心意——祂要我們彼此切實相愛。

      慢慢地,我開始看見林昇身上的優點,也能和他好好地同工,甚至在他有需要的時候去幫助他。這段過程中,上帝讓我看見我內心的批評論斷、不饒恕,也讓我認識自己其實並不會健康地處理衝突——我不是沒有處理過衝突,只是過去在職場裡,離開了愛的團契的環境,漸漸淡忘了福音,也忘了那些真理的教導。

不是靠自己的努力

      如今,我再次被提醒:真正的改變,不是靠自己的努力,而是回到耶穌的面前,讓祂來改變我的心。這十個月的旅程雖然不容易,但我知道,這是上帝對我極深的憐憫與恩典。未來的路仍會有挑戰,但我願意繼續信靠祂,學習在福音裡彼此相愛、彼此成全。

2025年7月12日 星期六

【為主當兵‧結業快樂】林昇

生命擴張的旅程
在盼望中受苦與成長的這一年
文╱林昇

▲面對未來道路,林昇弟兄說他要繼續靠主、為主,
看更多、聽更多、思想更多,並做更多!

當初我在為主當兵申請書上寫下的「我的期待」,是期許自己能在這段計畫中經歷哥林多前書二章9節說的:「如經上所記:『上帝為愛祂的人所預備的,是眼睛未曾看見,耳朵未曾聽見,人心也未曾想到的。』」我期待能更深、更精準地去看見、去聽見、去思想上帝的作為,能聽上帝要我聽的,看見祂要我看見的,思想祂要我思想的。

如今回顧這一年,我發現真正寶貴的不是我為主做了什麼好事,而是我被上帝擴張了!


上帝擴張了我的信心


在菲律賓,上帝擴張了我的信心。

一開始我以為自己適應力很好,但一到當地就被「打臉」。天氣悶熱、睡不好、服事需要大量體力,我感到身心俱疲。然而,在一次出發前,我請隊友為我禱告,簡短的禱告中上帝的靈就臨到我。奇妙的是,雖然仍然睡不好,我卻能帶著體力與喜樂去服事。儘管整整一個月都沒睡好,每週五還得凌晨3:40起床,但上帝一直給我夠用的力量。


上帝藉著貧民窟的兒童提醒我,他們即使物質極度缺乏,卻仍然全心敬拜上帝;我對祂的信心也當回轉像這些孩子一樣,無論如何都可以敬拜上帝。


透過在當地機構的服事,上帝也讓我看見了得著「異象」後可以熱情地事奉,並影響、成全、翻轉下一代。


運動建造起受苦的心志


其次,是回台灣後上健身房對我的啟發。我一開始非常抗拒,前幾次連下樓聞到器材味道都覺得快累死了。第二週甚至運動到快哭出來,要不是規定必做,我真的不想去,但慢慢地,我越來越不排斥了。


四月時,我參加一個比賽,要做一百下藥球,我做到第五十下時幾乎撐不住了,但心想:「不要放棄,就一下一下地做完吧!」透過健身運動,我對上帝說的「你們要把下垂的手、發酸的腿挺起來」(希伯來書十二:12)有了更深的體會。在健身過程中,我被建造出願意受苦的心志,這幫助我在服事疲憊、受挫時不輕易放棄。


學習等候上帝


再者,面對跟人有關的服事,我常常太急躁,上帝就教導我學習「等候祂」。


在使用《復興每一天》靈修時,我發現挪亞連出方舟都等候上帝的旨意才去;還有在小組長充電營中,我被提醒等候上帝必如鷹展翅上騰——這讓我知道在服事中上帝才是主,我不是主,我必須等候上帝。復興的時間在上帝的手中,不是要求人做這個、做那個得來的,而是在等候中好好禱告、好好愛人;不是用自己的方式愛人,而是用對方可以接受的方式愛人。

本來,我們的小組氛圍好像少了些熱情、沒那麼有動力,後來我才意識到,其實問題出在我自己身上——我太驕傲了,沒有真心愛這個小組,也沒有引導小組去認識上帝的愛。然而,當我刻意選擇去愛我的組員,不再把目標和成果放在首位,而是單純地去愛上帝、愛人,小組的氣氛開始改變,變得更有生命力,大家也更願意敞開心分享。

最近,當我在回想「等候」這個功課時,上帝光照我:祂讓我等候是要我有盼望,我也在等候的同時學習怎麼去愛人。


看 / 聽 / 想 / 做,都要更多


這一年,上帝教導我操練「受苦的心志」,也帶領我經歷哥林多前書十三章13節所說的:「如今常存的有信、有望、有愛;這三樣,其中最大的是愛。」我在這節經文中有很深的學習與體會。這一年上帝真的成就了「眼睛未曾看見,耳朵未曾聽見,人心也未曾想到的」的事。我知道祂愛我、為我預備。未來的路上,我也要繼續靠主、為主,看更多、聽更多、思想更多,並做更多!

2025年7月9日 星期三

【我們的受洗見證】蔡詠約/ 吳昕恩/ 劉曉路/ 李牧聲

陪我一起生活的耶穌 文╱蔡詠約(兒童區|小學六年級)

      我在基督徒家庭長大,爸爸、媽媽在教會都有事奉,我從小受兒童洗,也對爸媽的信仰耳濡目染,我相信耶穌會幫助我。

        長大後,參加教會主日學、兒童暑假營會,爸爸、媽媽在家裡也會帶我們讀經跟禱告,信仰就越來越自然在我的生活中——生病的時候,爸媽會帶我們禱告,祈求耶穌的醫治;許多時候,我身體不舒服或遇到需要的時候,也都會向耶穌禱告,耶穌也真的醫治我或給我解決的方法。
總是笑臉迎人的蔡詠約姊妹。

      我也在學校跟同學分享我的信仰,向他們介紹耶穌,同學也想要信耶穌,我也會為他們禱告。我即將畢業,也預備了一些畢業禮物、裡面放了經文卡要送給我的同學,希望他們可以信耶穌。耶穌會聽我的禱告,讓我的身體不舒服的地方好起來,耶穌也會告訴我們可以做的事和不可以做的事。

蔡詠約姊妹投入小門徒團隊參與救鞋救命行動。

༶•┈┈┈┈୨♡୧┈┈┈┈•༶

祂是掌管天氣的上帝
文╱吳昕恩(兒童區|小學六年級)

      一年級某天的足球社活動時,天氣非常炎熱,我感到又熱又不舒服。於是我向上帝禱告,希望能下點雨,這樣我們就可以移到活動中心,會比較涼快。就在我禱告後不久,奇蹟發生了――雨水一滴一滴落下,越下越大。但等到大家全都移動到活動中心後,雨就停了。當大家在討論這場突如其來的雨時,只有我知道,這是上帝為我下的雨,感謝主。

      我媽媽跟我說,在我4個月大時就已經跟上帝以嬰兒洗來立約了,媽媽說把我交託給上帝,是她能想到對我最好的保護跟祝福。今天我再次跟上帝立約,我想要向上帝許願,希望能更多經歷上帝對我的禱告的回應,讓我更多認識祂。

吳昕恩弟兄(前中)與兒童主日學的夥伴和老師合影。

༶•┈┈┈┈୨♡୧┈┈┈┈•༶

聽我禱告、為我開新路的上帝

文╱劉曉路(兒童區|小學六年級)



喜歡禱告的劉曉路姊妹,不斷經歷為她開路的上帝。

      我是家中的第二代基督徒,從小就跟著爸爸媽媽一起來教會。從嬰兒室、幼幼班、幼稚班,到這六年的學齡級主日學。我是道道地地在真理堂長大的小孩。

      我很感謝爸爸媽媽帶我來教會,小時候雖然不太懂,覺得來教會就是來跟朋友玩,但我很享受主日學的友情,也很喜歡聽老師說故事。主日學的老師透過不同的方式帶我認識上帝是怎麼樣的一位上帝,我也透過讀聖經認識上帝對人的愛。我特別喜歡聽老師分享生命的見證,他們的見證使我更願意嘗試倚靠上帝。

      除了在教會有主日學老師的陪伴,從小我遇到生病、困難挫折、傷心、疑惑時,爸爸、媽媽也都會帶著我禱告。我從禱告中,很真實地經歷到上帝給我平安、勇氣來面對生活中的大小事,因此我相信耶穌很愛我,祂很願意聽我的禱告。

      在我成長過程中,我也覺得上帝透過了很多人來愛我祝福我,讓我感受到祂對我的愛。我有很多禱告蒙垂聽的經驗:

      小二的時候我開始自學,很想學習縫紉。學校前所未有地開了縫紉社團,那是唯一有開成的一年,空前絕後,而且我還是第一個被抽中的。我覺得上帝很眷顧我。

      小五的時候我轉換到學校上學,一開始就因為一些誤會,導致被同學排擠,讓每天上學都很有壓力。媽媽和我每天都為這件事情禱告。上帝用很奇妙的方式讓我找到適合的同伴,其中有一位同學曾經因為誤解很排擠我,現在卻成為我非常要好的同伴。我很感謝上帝為我開路。

      謝謝爸爸媽媽從小就帶我來教會,讓我有機會認識上帝。如今我所信靠的,不只是他們口中的上帝,而是我自己經歷過,並且決定要一生跟隨的上帝。謝謝耶穌愛我,也謝謝在我的信仰當中,影響我最多的主日學老師和我的爸爸媽媽。

༶•┈┈┈┈୨♡୧┈┈┈┈•༶

耶穌幫助我
縮小自己,彼此幫補
經歷神蹟:從打得很爛,打進冠軍賽
文╱李牧聲(兒童區|小學六年級)

起點:沒有耶穌,就沒有這段旅程

個人技術成長──信心成長


      我信耶穌是因為我在一個基督徒的家庭長大──爸爸、媽媽、阿公、阿嬤都信耶穌,他們都很愛我!雖然我沒有真的見過耶穌,但耶穌卻一直帶領我,一直在學習籃球的路上幫助我。

      記得2022年,我參加籃球俱樂部的tryout(選拔),當時我的協調性不好,控球技術也很差,那一場打得非常不好。

      媽媽和主日學老師們為我的tryout禱告,很奇妙,過了幾天後,爸爸竟然接到Samantha教練的電話:我被選上Warriors球隊。就這樣,耶穌帶領我踏上了籃球的旅程。我開始每週末參加訓練和比賽,也花很多時間練習籃球,過程中爸爸一直鼓勵我、陪我練球。漸漸地,我的體能和技術都有了提升,比賽從拿〇分到可以拿16分,我對自己越來越有信心,那年我第一次得到了「年度優秀球員」的肯定!


李牧聲弟兄(左)在球賽中。

從「我」到「我們」:學習團隊合作的真義
內在成長──放下自己與團隊合作

      在下一季比賽,我的球技變得比較純熟,技巧也練得更扎實,但團隊合作不佳,輸球會埋怨隊友,覺得都是別人害的。當在四強賽中我們被更強的對手擊敗時,我才開始發現打籃球需要「團隊合作」,自己的實力再強,也無法獨自贏得比賽。

       除此之外,我也想要更多地了解隊友,而不只是埋怨他們技術不好,或貶低他們來抬高自己。上帝提醒我,他們其實就像「當初打得很爛」的我一樣,會沒有自信、害怕、表現得不在乎,但卻很需要被鼓勵、支持和相信。當我不再只在乎得名或是自己最厲害,而願意顧及團隊、給隊友打氣和信心時,和隊友的默契也變得越來越好!

      記得5月去高雄參加Tissa的籃球賽,我們正輸1分,上帝卻讓我在關鍵時刻投進一球讓全隊進入冠軍賽,隊友們都衝過來擁抱我,真的好開心!最後校隊獲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,我還拿到了MVP(Most Valuable Player,最有價值球員)!完全超乎我們的想像,真是一個神蹟!謝謝上帝在意我的心,並且大大地回應,讓隊友和我一起經歷更大的豐盛!

謝謝上帝,一切恩典的源頭和賞賜
謝謝家人、教練、朋友同行

      謝謝上帝讓我出生在一個基督教家庭,家人們都很善良,爸媽會滿足我大部分的需求,也會鼓勵我想做的事情。阿公、阿嬤也很支持我,會陪我打機台、一起看電視、一起看公車。謝謝我的好朋友Mathis,陪我做了很多各式各樣的事,帶給我很多美好的回憶。我也要謝謝上帝給我一個機會,透過我帶更多的朋友認識主。

      謝謝上帝帶領我去達成一些平常無法做到的目標,帶領我投進致勝關鍵球;謝謝上帝保護我的身體,讓我受傷的腳能快快好起來;謝謝上帝讓我知道祢在我旁邊,我不孤單。

      最後,我想謝謝盼盼老師、仙美老師、惟信老師、正其老師、敏瑜老師、子頊老師,還有別的老師和許多幫助我認識這個信仰的人,讓我認識教會,越來越接近上帝。

李牧聲弟兄(中)在兒主與
最要好的朋友Mathis和楊載新傳道合影。

2025年7月4日 星期五

他們在柬埔寨宣教,獻上生命跟隨主!

俊德和以榮一家人的宣教日常
文╱匡曉薇(新婦網絡)

      今年初,看到我們教會吳俊德、戴以榮宣教士夫婦的代禱信,心裡很掛念他們一家。正好女兒的學校在4月下旬有一週假期,我決定趁這機會帶她去拜訪他們。
       起初對於帶著女兒去柬埔寨,心裡仍舊有些擔憂,畢竟從新聞中看到許多當地的非法事件,因此請了很多人代禱。感謝主,越近出發日,我心裡的平安就越深。帶著探親的心情,我們出發了。跟宣教士家庭相處了四天(4/22-26),孩子們也變成了好朋友,我十分感恩,也十分感動。
      俊德在大學時代領受了宣教的呼召,經過察驗他勇敢地回應。準備了十二年,經過許多裝備和磨練,終於在三年多前帶著全家大小前往柬埔寨。那時,兩個女兒分別7歲、4歲。太太以榮與他交往時想起兒時曾立志作宣教士,所以很勇敢地跟隨。決定出發後,俊德的父親罹癌、過世,母親身心狀況不佳,當處理好這些事即將啟程時,又懷了老三!但這一切都沒有阻攔他們回應上帝呼召的心志。

在艱難環境中成為馨香

      柬埔寨經過紅色高棉時期的蹂躪,政治、經濟、教育、文化……都被大肆破壞。這樣的環境下,打一個雷就停電五次、下一場雨就屋內淹水,一切軟、硬體都很需要建設。這幾年在炎熱的氣候下,他們一家語言不通也人生地不熟,除了努力適應環境、積極學習語言,也不斷活出基督的馨香之氣。
      他們的家是鄰居孩子們喜歡拜訪的地方。每天早上,隔壁單親媽媽的3歲、不到1歲的兒子們會跑進來玩一玩,讓俊德抱抱他們,才甘願地去託兒所。下午,另一邊重組家庭的小男孩會跑進來摸摸玩具,或找人一起玩。社區裡會說中文的少女,會向以榮傾訴在學校遇到的難題。我看到這個家庭不論自己遇到什麼挑戰和困難,仍舊堅持對這些孤單的、軟弱的伸出雙手。
      在他們的家,我也看到基督化家庭的體現——丈夫對於妻子的體恤、遮蓋與保護,妻子對丈夫的支持、協助與敬重;他們尊重、接納與花時間陪伴孩子,孩子懂事、順服、彼此相助,令我十分敬佩也渴望學習。曾經有鄰居說,幾乎不曾聽見他們夫婦吵架;也有鄰居在過年大拜拜期間,主動跟別人說明他們是基督徒不拜拜……,這些都顯示出他們透過生活不斷地見證耶穌、活出福音,福音正透過他們的生命與生活,點滴地影響著周遭的人。
      俊德和以榮各自都學有專長。他們在宣教辦公室透過授課接觸一些孩子,俊德教中文,以榮教英文、音樂。除了教學,他們也關心鼓勵孩子們,把耶穌的愛給他們。其中一位13歲的女孩,非常聰明好學,不光是中文和音樂都多有長進,也認識了耶穌。只是,她的家境不一定能讓她繼續讀書,這是宣教士心中力有未逮的痛楚──讓人好想資助她繼續上學啊!
      每一位他們陪伴的孩子都有自己的家,我想,如果能夠使他們的父母得到適當的幫助,進而有機會明白如何建立幸福家庭,可能是幫助這些孩子最釜底抽薪的辦法。

作宣教士,或做宣教事!

      「一粒麥子,若不落在地裡死了,怎能結出許多的子粒呢?」俊德、以榮全家,就像落在地裡的麥子;而身在台灣的家人們,我們可以做什麼來支持他們呢?我想,禱告、金錢奉獻、短宣行動都是很好的作法,此外,如果有人可以回應主的呼召,在那裡為主當兵、與他們同心服事,就再好不過了。你願意用什麼方式回應主呢?

勇敢禱告,聖靈同在!

祂用自己充滿我的信心禱告 文/張雅茹(怡朱區)       去年的西馬之行(西馬來西亞林明福音中心)是我第一次參與短宣,但絕對不會是唯一的一次!因為我愛上了跨文化宣揚主愛的活動,未來一定還要參加。       在探訪原住民部落時,當地牧師會先入屋拜訪,獲對方允許後,我們才會兩人配...